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情感概念隐喻哲学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发布时间:2017-09-22 13:36

  本文关键词:情感概念隐喻哲学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更多相关文章: 情感概念隐喻 体验哲学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摘要】:自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被提出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就一直受到学界热议,对"假说"的争议颇多。自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假说"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新的认识,进入了"新沃尔夫主义"时期。新的认识支持"假说"关于语言范畴影响思维范畴的理论,认为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的概念框架是各不相同的,并因此影响他们的思维模式。而我们通过对英汉情感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发现该概念隐喻化在英汉两种不同语言中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表明在抽象概念隐喻化的背后存在某种共性的东西使人们具有相似的抽象思维,即体验——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根据体验哲学的观点可以推论出不同的语言并未影响不同的隐喻化思维。因此体验哲学理论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提供了有力的否定佐证。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情感概念隐喻 体验哲学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25)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它与人类思维息息相关。自古以来语言与思维问题就是哲学、语言学、人类学界持久的话题,两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哲学家、语言学家的议论焦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或简称“沃尔夫假说”)是继康德、洪堡特和博厄斯以来有关语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颖冲;;语言与思维关系再认识——沃尔夫《论语言、思维和现实》解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2 陈佳;;新沃尔夫主义概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4期

3 赵文学;赵桂英;;汉英时间作为空间隐喻的对比研究[J];学术论坛;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桂英;冯彦;;“时空”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梁道华;;英汉“前、后”隐喻时间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曹一鸣;;2006年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关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研究之比较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4 赵桂英;王颖鹏;;概念隐喻的运作机制在法律语言中的使用效力[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9期

5 罗尉;;汉英词语“天/sky”的空间隐喻比较——基于语料库的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5期

6 王述文;陈程;;文化视角下的英汉时间隐喻比较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郝文华;时间认知模型视角下英汉时间方位隐喻的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2 陈程;英汉时间隐喻及其文化意义的对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朱应奎;网络新闻英语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4 郭姗姗;英汉语言世界图景中时间的空间隐喻表征形式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潘文国,谭慧敏;重建西方对比语言学史——洪堡特和沃尔夫对开创对比语言学的贡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卢植;;语言相对论对当代认知语言学的影响[J];外语学刊;2006年03期

3 张振江;;当代国外“沃尔夫-萨丕尔假说”研究评介[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4 林新华;对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再认识[J];外语教学;1998年04期

5 高一虹;沃尔夫假说的“言外行为”与“言后行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3期

6 姚小平;人类语言学家沃尔夫的遗产——读《论语言、思维和现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寅;认知语言学与两代认知科学[J];外语学刊;2002年01期

2 王寅;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3 王寅;再论语言的体验性——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4 王寅;认知语言学中值得思考的八个问题[J];外语研究;2005年04期

5 杨彬;于杰;;体验哲学与认知语言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6 张捷;;概念隐喻在写作中的应用[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杜鹃;;影响词汇提取和组织的认知探索[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8 伍思静;崔敏;;语言的象似性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年S1期

9 李新姣;;认知语言学的哲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0年11期

10 赵光存;;认知语言学哲学基础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楚行军;;体验哲学的后现代性分析[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王寅;;四论语言的体验性——《易经》与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对比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加宏;通感隐喻的认知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2 何小燕;从认知角度看翻译的主体间性[D];长沙理工大学;2007年

3 栾鸥;通感的认知阐释[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万正发;论体验哲学观对翻译认知能力的阐释[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敬;汉字构型与意义构建的认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周晓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歇后语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春伶;试论认知诗学的哲学基础[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8 罗植琳;探析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矛盾性[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9 柳超健;中美首脑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宗小飞;《诗经》的隐喻语言模式[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01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01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