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关联词语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3 13:06
本文关键词:《琵琶记》关联词语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琵琶记》 关联词语 联合关系 偏正关系 语法化
【摘要】:《琵琶记》中共有101个关联词语,根据关联词语各联结项的语法地位,可以将其划分为表联合关系和偏正关系两大类。联合关系关联词语包括并列关联词语、承接关联词语、选择关联词语、递进关联词语,,总计45个词例;偏正关系关联词语包括条件关联词语、因果关联词语、假设关联词语、转折关联词语,共计56个词例。通过对各类关联词语进行详尽的调查和描写,分析了它们的使用频率、用法及关联功能。对关联词语内部表示同一意义和用法的不同成员,也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影响它们演变和使用的动因及机制,较为全面地呈现了《琵琶记》关联词语的总貌。 《琵琶记》的关联词语中,单音节词语30个,复音节词语61个,关联格式7个,三音节词语3个,分别占关联词语使用总数的29.7%、60.4%、6.94%、2.96%。这些关联词语大多都沿用自上古和中古,近代汉语时期新产生的也不少,体现出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特点。其中,复音节关联词语数量占明显优势,正好与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主要有同义复合、重新分析、附加后缀、短语凝固、语境影响等5种构词方式。此外,我们推测“一壁厢”最早大致出现在元代,是由“一壁”和“一厢”分别语法化为关联副词后,在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等的驱动下逐渐形成的表示并列关系语义的三音节关联词语。 《琵琶记》中的关联词语除了单独使用连接其他成分表达关联语义外,也有几个关联词语合用的情况,如关联连词与关联连词连用、关联连词与关联副词合用、两个或以上关联副词合用、关联连词或关联副词与关联助词连用等方式。
【关键词】:《琵琶记》 关联词语 联合关系 偏正关系 语法化
【学位授予单位】:温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一、绪论9-15
- 1、《琵琶记》概况与语料价值9-10
- 1.1 《琵琶记》概况9-10
- 1.2 《琵琶记》的语料价值10
- 2、《琵琶记》语言研究现状与关联词语研究现状10-12
- 2.1 《琵琶记》的语言研究10-11
- 2.2 关联词语研究11-12
- 3、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12-13
- 3.1 研究意义12
- 3.2 研究方法12-13
- 4、《琵琶记》关联词语分类13-15
- 4.1 关联词语的划分标准13-14
- 4.2 《琵琶记》关联词语系统14-15
- 二、联合关系关联词语15-45
- 1、并列关联词语15-26
- 1.1 单用的并列关联词语16-20
- 1.2 连用及固定搭配类并列关联词语20-23
- 1.3 “一壁厢”的来源考探23-26
- 2、承接关联词语26-30
- 2.1 顺承关联词语用例27-30
- 2.2 转接关联词语用例30
- 3、选择关联词语30-35
- 3.1 选取式关联词语31-32
- 3.2 析取式关联词语32-35
- 4、递进关联词语35-40
- 4.1 预递关联词语36-37
- 4.2 承递关联词语37-40
- 5、小结40-45
- 三、偏正关系关联词语45-73
- 1、条件关联词语45-49
- 1.1 有条件关联词语45-47
- 1.2 无条件关联词语47-49
- 2、因果关联词语49-54
- 2.1 说明因果关联词语49-53
- 2.2 推论因果关联词语53-54
- 3、假设关联词语54-62
- 3.1 推测假设关联词语54-61
- 3.2 反证假设关联词语61-62
- 4、转折关联词语62-68
- 4.1 让步关系类关联词语62-65
- 4.2 转折关系类关联词语65-68
- 5、小结68-73
- 四、结语73-77
- (一)《琵琶记》关联词语数量与用频特点73
- (二)《琵琶记》关联词语音节特点73-74
- (三)《琵琶记》复音关联词语的构词方式74-75
- (四)《琵琶记》关联词语在复句中的使用特点75-77
- 参考文献77-79
- 致谢79-8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芳;论《琵琶记》中的伦理纲常矛盾及其缘由[J];孝感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 温斌;论《琵琶记》创作的文化心理背景[J];阴山学刊;2002年04期
3 余丹;;《琵琶记》影响史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崔彩红;凸现个体感性生命 质询现存价值体系——《琵琶记》悲剧蕴涵新论[J];戏曲艺术;2004年04期
5 马华祥;《琵琶记》盛行全明原因探析[J];中州学刊;2005年06期
6 李跃红;论《琵琶记》在悲剧研究中的价值——兼谈一种新的悲剧思想:“核心价值破碎论”[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7 付岩志;彭伟;;论《琵琶记》“不团圆”的三个层面及其原因[J];兰州学刊;2006年08期
8 蒋雪艳;;论《琵琶记》的美学贡献[J];艺术百家;2007年01期
9 毛小曼;;20世纪《琵琶记》研究范式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徐宏图;;2007温州纪念高则诚诞辰700周年暨《琵琶记》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戏剧;2007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
本文编号:905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0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