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及“清”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发布时间:2017-09-23 16:11
本文关键词:“清”及“清”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摘要】:本文以《汉语大词典》为语料来源,参照国内其他几部权威辞书,从词典所录“清”的35个义项中,提取出语义联系较为明显的表示性状的15个义项。首先分析“清”的语义,在此基础上梳理“清”的语义系统和语义发展脉络。其次从修辞的角度对其语义生成方式做出解释,阐明修辞在“清”及其参构词语语义生成中的作用。最后分析“清”及其参构词语在不同语义场中的语义特征,主要归纳为三个语义场:人物品评语义场、文学语义场、艺术语义场。
【关键词】:“清” “清”参构词语 语义分析 修辞阐释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6
- 目录6-8
- 第一章 绪论8-20
- 第一节 研究综述8-17
- 第二节 本文选题意义及写作思路17-20
- 第二章 “清”的语义系统20-36
- 第一节 清_1及其参构的词语22-24
- 第二节 清_2及其参构的词语24-25
- 第三节 清_3及其参构的词语25-26
- 第四节 清_4及其参构的词语26
- 第五节 清_5及其参构的词语26-27
- 第六节 清_6及其参构的词语27-28
- 第七节 清_7及其参构的词语28-29
- 第八节 清_8及其参构的词语29
- 第九节 清_9及其参构的词语29-30
- 第十节 清_(10)及其参构的词语30
- 第十一节 清_(11)及其参构的词语30-31
- 第十二节 清_(12)及其参构的词语31
- 第十三节 清_(13)及其参构的词语31-32
- 第十四节 清_(14)及其参构的词语32-33
- 第十五节 清_(15)及其参构的词语33-34
- 本章小结34-36
- 第三章 “清”参构词语语义修辞化生成途径36-58
- 第一节 “清”参构词语语义的比喻生成37-44
- 第二节 “清”参构词语语义的借代生成44-54
- 第三节 “清”参构词语语义生成的其他修辞途径54-56
- 本章小结56-58
- 第四章 不同语义场中“清”及“清”参构词语的语义特征58-72
- 第一节 人物品评语义场中“清”及“清”参构词语的语义特征58-62
- 第二节 文学语义场中“清”及“清”参构词语的语义特征62-66
- 第三节 艺术语义场中“清”及“清”参构词语的语义特征66-70
- 本章小结70-72
- 第五章 结语72-74
- 一、本文主要观点72
- 二、本文不足之处72-74
- 附录1 相关研究成果74-82
- 附录2 “清”参构词语中的同义异形词整理表82-84
- 参考文献84-86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86-88
- 致谢88-90
- 个人简历90-9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何庄;论尚清审美心理的思想之源——道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张勇;《世说新语》中的“清”范畴[J];东疆学刊;2005年01期
3 钟乃元;;论李白诗歌的“清”[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李文平;以“清”为例谈词语多义项的原因[J];龙岩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5 赵毓群;;论范仲淹诗歌之“清”[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6 周春生;对文本有效性哲学解释的一次尝试——赫斯的“范型论”与中国古代诗话中的直觉语词“清”[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本文编号:906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0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