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诗学概论》——修辞格理论与部分诗例

发布时间:2017-09-25 22:09

  本文关键词:《诗学概论》——修辞格理论与部分诗例


  更多相关文章: 藏文诗学 本体 庄严 除过


【摘要】:本期刊出的是《诗学概论》中的最后部分,其中包括意义修饰法、字音修饰法、隐语修饰法的100多种修辞格理论与部分诗例,还有能消除写作中容易产生的语法、逻辑上的11种弊过。总观全文,这部论著从理论到实践既可指导几百种修辞格对诗学的本体进行修饰美化,又能使此本体消除自身的弊过,充分说明这是一部能全面系统指导写作的写作学理论作品。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藏文诗学 本体 庄严 除过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第十一、夸饰修饰法其自性是用言过其实的夸张之词去夸饰所描写事物的特殊性能的修饰法叫夸饰修饰法。此中共分四种:优越夸饰、犹豫夸饰、确定夸饰、声誉夸饰。现依藏族学者举例之法,试举声誉夸饰法之实例一则于下:人们所需财宝库藏担,能肩负者柴达木盆地;借问无疲负重此地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焱;;比喻四要素[J];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2 李文祥;再论比喻(二题)[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年03期

3 王志生;;变式比喻例说[J];语文知识;1994年12期

4 陈昌来;“专名代公名”的辞格归属异议[J];修辞学习;1997年02期

5 赵世举;古汉语暗喻的表达形式及其特点浅说[J];修辞学习;1998年06期

6 于广元;也谈“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兼与吴传飞、许建忠两位先生商榷[J];修辞学习;2002年03期

7 李桂荣,谢江南;类比的作用机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0期

8 李学芹;;英汉隐喻之共性[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9 雷震;;试论现代汉语复合比喻的范围[J];唐都学刊;2006年03期

10 郭灿;;论娱乐短信中的仿拟格[J];语文学刊;2006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成志;;词语的语义相似度计算及其应用研究[A];NCIRCS2004第一届全国信息检索与内容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谢英;;也说比喻的结构[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余超;蔡东风;张桂平;;词汇语义相似度计算中相关技术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熹明;;借代辞格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后记[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谢春荣;;广告语制造修辞幻象的四种修辞手段[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廷扬;;从比喻的内涵和外延看修辞的本质[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林华东;;现代汉语课程建设研究(提要)[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孙建友;;《实用汉语修辞·修辞方式》存在的问题——兼与姚殿芳、潘兆明二位先生商榷[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10 连登岗;;捍卫祖国通用语言文字是语言规划工作的重要职责[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庞朴;梳理线索,,解开“无”“玄”之谜[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方礼豪;潮语中的比喻语[N];潮州日报;2008年

3 苏培成;什么是中国语文现代化?(下)[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4 记者鲁小彬;近代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史应成研究重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威宁自治县迤那中学 刘世军;怎样区别借喻与借代[N];贵州民族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畅;汉语名词性隐喻的计算方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刘艳平;《汉语大词典》单义项借代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利兰;儿童比喻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马川英;汉语仿拟的认知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刘凤霞;论比喻构造词语的类型[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4 罗丹;非修辞类隐喻[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5 席婉儿;隐喻对词义变化影响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6 李玉莲;本体和喻体在中文隐喻句理解中的应用[D];西南大学;2007年

7 陈静;汉英隐喻的抽样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玉英;关于比喻修辞的认知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4年

9 陈鹤龄;对汉语本体和中介语中含“点儿”的几种格式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10 张娜;文艺语体喻居状位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19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19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e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