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五行之“火”行背后的概念借代和隐喻

发布时间:2017-09-25 22:12

  本文关键词:五行之“火”行背后的概念借代和隐喻


  更多相关文章: 五行 概念借代 概念隐喻


【摘要】:本文是我们关于五行概念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的成果之一。语料分析发现,古汉语中存在概念借代[火代火的特征]和[火代燃烧]以及概念隐喻[具有火的特征的现象/物体是火]、[人是火]、[状态的强度是火的强度]和[历运更替是五行更替];现代汉语中存在概念借代[火代火的特征]和[火代用火做工具]以及概念隐喻[具有火的特征的现象/物体是火]、[人是火]、[状态的强度是火的强度]、[事件是火]和[人类文明的产品是火]。[火]的发展变化折射出古今中国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不同认知。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关键词】五行 概念借代 概念隐喻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1.简介五行体系是古代中国人宇宙观的构架,它将[水]、[火]、[木]、[金]、[土]这五个概念在自然界、人与社会等认知域做了广泛而丰富的拓展,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即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构成古人思维中万事万物之间关系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国;;《醒世姻缘传》方俗词语补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刘良军;;《汉语大词典》收词拾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蒋涛;;《汉语大词典》失收《花间集》中名物词举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4 师园园;;阳谷方言古语词释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5 丁润丽;;《世说新语》的谦称名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6 柴融伟;;晚清对外贸易商习惯探微[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7 肖晖;;论公开性是现代判决理由的本质特征[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8 王炜;;近代北京公园开放与公共空间的拓展[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9 陈捷,吕海清;我国医学学术期刊论著栏目去留论[J];编辑学报;2003年06期

10 王栾生;文化缔构编辑观辩证[J];编辑之友;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婷婷;;On the Translation of Intertextully-constructed Texts A Case Study——Nian Nu Jiao.Memories of the Past at Red Cliff[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建莉;《尔雅》同义词考论[D];浙江大学;2005年

3 金正镐;东北地区传统民居与居住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高长玉;四神丸方源考析及止泻作用的药效与机理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5年

6 鲁六;《荀子》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全林;“知识分子”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绚;传统堡寨聚落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李鸿江;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系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斓;中国城市社区人群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 尹志强;晋系玉石文献词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桂霞;我国网络新闻编辑的职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科;汉语中“悲伤”类义位的理据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王博;《羊城晚报》与《西安晚报》的词汇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安沙沙;唐写本《新修本草》词汇释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丽丽;汉语“足”类人体词的历史演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李明;《酉阳杂俎》同义词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薛春华;禅宗语录熟语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尹雪璐;《红楼梦》程度副词计量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远达;;再谈阴阳五行与汉字及偏旁部首的关系[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五雷轰顶”是指哪五雷[J];文史博览;2009年12期

3 覃勤;汉藏语系的“火”[J];语言研究;2002年S1期

4 陈慧;;英汉语中“火”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解金沙;;借代推测与间接言语行为[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王英雪;;汉英语言中关于“火”的隐喻比较[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7 孙孝忠;《雷公炮炙论·白矾》词语三则释义[J];医古文知识;2002年04期

8 朱习文;;释“金畜”[J];辞书研究;2007年06期

9 ;探源“五花八门”[J];青年科学;2004年12期

10 ;物品为什么叫东西不叫南北[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韦章炳;;水书内容的“气”与“坟”[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2 姚覃军;;水书翻译刍议[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苏强;软文九段[N];医药经济报;2009年



本文编号:919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19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a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