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益阳方言“阿”的多功能用法探析——兼论由指称范畴引发的语义演变

发布时间:2017-09-25 23:22

  本文关键词:益阳方言“阿”的多功能用法探析——兼论由指称范畴引发的语义演变


  更多相关文章: 益阳方言 “阿” 定指 类指 显赫范畴


【摘要】:"阿[a45]"是益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多功能语素。"阿"可以与指示词或量词结合成指量名结构,表定指或类指;"阿"也可以直接依附在几乎所有的名词性成分之前,表示定指、类指等功能。在"阿+NP"结构的基础上,"阿"进一步扩展出话题标记、领属标记、判断标记等多种功能。最后,文章认为"阿"来源于通用量词"只"。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益阳方言 “阿” 定指 类指 显赫范畴
【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汉语方言的语音与语法”
【分类号】:H174
【正文快照】: 益阳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益沅小片(鲍厚星、陈晖,2005)。本文讨论通行于益阳市及其周边地区的一个特殊语素“阿[a45]”(入声)。崔振华(1998)、徐慧(2001)、曾毓美(2002)、许小娟(2003)、曾炜(2006)对“阿[a45]”进行过相关探讨,本文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阿”在共时平面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丹青;;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2 吴福祥;张定;;语义图模型:语言类型学的新视角[J];当代语言学;2011年04期

3 鲍厚星,陈晖;湘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5年03期

4 周小兵;广州话量词的定指功能[J];方言;1997年01期

5 邓开初;上宁乡话中表领属关系的特殊结构助词[J];求索;2004年05期

6 曾炜;;湖南益阳方言中的“阿”[J];云梦学刊;2006年01期

7 沈家煊;;“有界”与“无界”[J];中国语文;1995年05期

8 方梅;;指示词“这”和“那”在北京话中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9 刘丹青;;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J];中国语文;2002年05期

10 刘丹青;;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J];中国语文;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王洁;;合肥话派生式“子”缀词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葛婷;;协同副词“一起”与“一齐”可替换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张家合;;元刊杂剧的疑问词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黄建清;;时间定位形式在汉英语篇中的组合[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姜海艳;;事物,行为,性质三大词类范畴的同源关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谢晶;;“汉语语法化”机制综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8 力量;肖应平;;“得”的语法化动因和机制[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9 冯奇;冯军;;翻译中的语义筛选机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张健军;完句范畴的归纳及理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PrPr;;湘语祁阳方言中塞音声学性质的几个观察[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伟;周卫红;;试论语法化理论在对比语言学中的应用——以英汉语篇中替代类型之对比研究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黄劲伟;;说“零(0)”[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6 张琼;;标记词“给”的句法及语用意义研究[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姗姗;系统功能理论视阈下的“X是X”结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峗;中韩“关系小句+关系化标记+NP”结构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倩;“(形+名)+动”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邹建湘;基于离散性的英语歧义句认知机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魏春妮;“一样”结构的语义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郝敏;现代汉语广义领主属宾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蒲清;益阳方言的边音声母[J];方言;1981年03期

2 周振鹤;游汝杰;;湖南省方言区画及其历史背景[J];方言;1985年04期

3 鲍厚星;颜森;;湖南方言的分区[J];方言;1986年04期

4 张盛裕 ,汪平 ,沈同;湖南桃江(高桥)方言同音字汇[J];方言;1988年04期

5 鲍厚星;;湖南邵阳方言音系[J];方言;1989年03期

6 鲍厚星;;湖南城步(儒林)方言音系[J];方言;1993年01期

7 周先义;湖南道县(小甲)土话同音字汇[J];方言;1994年03期

8 毛秉生;湖南衡山方言音系[J];方言;1995年02期

9 王福堂;平话、湘南土话和粤北土话的归属[J];方言;2001年02期

10 鲍厚星;湘南东安型土话的系属[J];方言;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敬美;“这-”、“那-”的语用与话语功能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谢奇勇;湘南永州土话音韵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彭泽润;衡山南岳方言的地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星辉;湘南土话与湘南瑶语的接触和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曾春蓉;湖南洞口县黄桥话的语音研究及其系属问题探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明;粤方言“量+名”结构的再考察[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朱俊雄;反问句的否定指向[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3 曾炜;;湖南益阳方言中的“阿”[J];云梦学刊;2006年01期

4 郑丽雅;同位短语的语用性及其相关问题[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5 周小兵;广州话量词的定指功能[J];方言;1997年01期

6 兰宾汉;试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7 陈小红;;论“们”的语法意义和“N们”的指称特点[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6期

8 陈小红;;现代汉语有标记复数名词的语义指称[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王景荣;新疆汉语方言“把+人+VP”结构中“人”的指称研究[J];语言与翻译;2002年03期

10 华劭;名词的指称和语用[J];外语学刊;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红旗;;也谈类指(提要)[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2 李素秋;;汉维名词在多重定语中的分布顺序及其理据[A];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第10届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3 杨波;戴胜海;;英汉机器翻译中“OF-短语”的理解与翻译[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袁金亮;;说“掉了”[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卢跃;我市现清代益阳方言研究著作[N];益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坤;定指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及其产生理据[D];西南大学;2013年

2 王广成;汉语无定名词短语的语义特征:指称和量化[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王洪钟;海门方言语法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樊长荣;汉英有定性制约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孙翠兰;基于语料库的汉英中动结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唐秀玲;论话题及其在汉语语法分析中的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1997年

7 李知恩;量词的跨语言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8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卢鑫莹;现代汉语光杆名词语义的认知语法研究:情境植入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10 陈琳琳;基于DRT框架的汉语驴子句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秋莲;衡东新塘方言量名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马千;从英汉对比看汉语“这”、“那”的定指表达[D];北京大学;2011年

3 仲崇涛;类指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慧;现代汉语光杆名词及“数量名”短语的定指性考察[D];北京大学;2011年

5 陈黎;现代汉语中名词成分的定指性与句法位置关系的篇章考察[D];北京大学;2012年

6 李澄;专有名词“类指义”的认知分析[D];河南大学;2013年

7 陈立娟;益阳方言轻声的语音学与音系学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8 罗卫贤;益阳方言介词及相关句式[D];广西大学;2008年

9 陈慧;“N1+的+N2”中N1N2语义搭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鲁曼俐;汉语益阳方言的连读变调[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20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20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c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