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流行语“被AB”的构式压制分析
本文关键词:认知构式语法视角下汉语流行语“被AB”的构式压制分析
【摘要】:对近年来流行的"被AB"构式进行语料搜集,并建立封闭语料库对"被AB"构式的语义和语用进行分析。从认知构式语法角度探讨了构式压制在这一新兴构式不同于常规用法的新意义产出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还对该构式在新兴语言使用环境中的语义和句法特征进行了探讨。
【作者单位】: 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认知构式语法 压制 “被”
【基金】: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项目“构式视角汉英习语变异的对比研究”(2012JK289)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网络和新闻报道中流行的“被AB”构式,如“被自杀”、“被失踪”、“被自愿”、“被幸福”等等,正是反映了当今时代各种广受关注的社会现象。试看以下几例:(1)精神病自愿住院要防“被自愿”(《广州日报》)(2)真身份假材料49人“被卡奴”(网易新闻中心)(3)10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敏哲;白解红;;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2 王寅;;“新被字构式”的词汇压制解析——对“被自愿”一类新表达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侯国金;;语用象似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晟;;从语用象似性看柳永爱情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2 陈礼权;;网络流行语“我不是X,何必Y”的认知语用解读[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 肇辰;;简析汉字语音化的网络词汇[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4期
4 杨颖;;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课程的主体构成与研究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5 傅轶飞;;大连网络语言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郭慧;;转类量词的认知考察——从象似性和激活看名词活用为量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7 邓文超;;象似性原则在中国相声中的运用[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张庆瑞;;基于认知语用视域的英汉情感类量词隐喻翻译模态不对等性探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06期
9 熊学亮;;新颖表达的社会语用解读[J];当代外语研究;2012年07期
10 刘铁凤;;火星文的语用视角[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学森;;新兴的“被××”结构考察[A];创新驱动,,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吉林省第七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詹碧文;现代汉语报纸新闻语言证据范畴考察[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于秀金;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时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森;新兴的“被XX”结构考察[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妞;象似性的语用分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3 邓龙;语用象似等效原则[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4 黄云龙;论美学象似性[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5 苏艳;英语委婉语的象似性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彦勤;基于CP模型的汉语Ba ge构式的认知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7 贾伯鑫;新兼语构式“让x飞”的多重压制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8 高芮;汉语“PN”和“NP”复指结构的语用认知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9 王春杰;新被字构式的认知动因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10 刘斯咪;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英网络新词语构词法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冲;论网络用语与语文规范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 梁彩花;;网络语言——网络时代社会心理的折射[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3 刘香君;;也说“杯具”类网络新词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刘亚丽;;网民网络语言的心理因素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钟吉娅;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范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6 张会娟;;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对网民心理的体现[J];理论学刊;2006年11期
7 傅福英;卢松琳;;论网络语言的进化及特色——以模因论为视角[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白解红;陈敏哲;;汉语网络词语的在线意义建构研究——以“X客”为例[J];外语学刊;2010年02期
9 邓军,段慧如;论网络语言与规范问题[J];求索;2004年08期
10 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高赛;[N];光明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姚晓丹;[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崔櫇席;中韩网络聊天语言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张玉玲;网络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邦岳;;对流行语“W(P)+通”中“通”的考察[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张迎宝;张维丽;;“X光”类网络流行语略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3 ;2008年十大流行语[J];词刊;2009年06期
4 丁加勇;论流行语语义的不确定性及其原因[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宋畅;;谈娱乐节目中产生的流行用语[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年04期
6 杨洁;;恩施方言否定式差比句考察[J];语言研究;2005年04期
7 吕华萍;;安仁方言的程度副词[J];大学时代(B版);2006年04期
8 赵丽丽;;高密方言中特有比较句的分析[J];语文学刊;2007年17期
9 谭宏;;汉语惯用语特征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严莉芬;从中西文化差异看汉英语义与语用差别[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华;;浅析“再见”和“拜拜”[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2 周凤岐;;漫谈符号和跨文化交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黄彩玉;;动词“整”的语法、语义和语用思考[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夏中华;;中国当代流行语全览[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5 史中琦;张普;;基于DCC动态流通语料库的流行语类型分析[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洪忻;;网上语言翻译的质量改进策略[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陈星;;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的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刁力人;;数的概念—语义、语法及语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刁力人;;数的概念——语义、语法及语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黄晓威;;生活会话的“味精”——流行语背后的社会现象和修辞规律探析[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唐景莉;2008年度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公布[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记者 贾晓燕;2009年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N];北京日报;2009年
3 记者 刘茜;2009年我国主流媒体流行语发布[N];光明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翟慎良 王晓映;网络流行语:全民创造新时尚[N];新华日报;2010年
5 张雪莹;冷静对待网络流行语[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6 王铁琨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长教授 杨尔弘 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平面媒体语言分中心教授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李永刚 渤海大学 夏中华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朱大可 侯敏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媒体分中心副主任教授;流行语记录社会的发展变化[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吴锡平;流行语解码[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继晟 张然;流行语多少财富在流行[N];市场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龚丹韵;网络流行语何以如此给力[N];解放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范昕 实习生 包慧烨;谁懂“孩纸,你肿么了?”[N];文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陈曼君;惠安方言动词谓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5 宛新政;现代汉语致使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宗澈;《史记》量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王迈;语言形式化原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莫爱屏;汉语话语中推理照应的语用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10 王建伟;英汉语中非宾格现象之认知构式角度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立成;汉语唯一性范围副词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t ;“程度副词+名词”的语义、语用和句法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丽丽;高密方言比较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林齐倩;介引处所的介词短语“在NL”[D];苏州大学;2004年
5 欧慧英;同义介词“从”和“由”的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刘海平;《古尊宿语要》疑问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韦伟;《朱子语类》助动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彬;程度副词短语分布差异的认知解释[D];南昌大学;2005年
9 胡云晚;现代汉语单纯使宾动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江;篇章关联副词“其实”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33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3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