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四地“被”字句对比考察——两岸四地被动句对比研究之一
本文关键词:两岸四地“被”字句对比考察——两岸四地被动句对比研究之一
【摘要】:两岸四地"被"字句及其使用有同有异。就异的方面来说,台港澳三地受外语的影响更大,因而使用范围有较大的拓展,在句子结构上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从语义来看,大陆[+如意]"被"字句的用例更多,反映了本地的社会生活实际,而新兴的另类"被XX"的大量出现和高频使用也独具特色。台港澳之间在"被"字句的使用上也有一些差异。两岸四地"被"字句除了差异外,也有一定程度的融合。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两岸四地 被动句 “被”字句
【分类号】:H146.3
【正文快照】: O引言“被”字句是汉语中一种源远流长的句子形式,,在两岸四地的现代汉语中都比较常见,但是在具体的使用中却有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对比考察,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以两岸四地2011年1一3月份的报纸各约100万字的新闻报道为语料,对其中的“被”字句进行了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强;;“被XX”格式的语言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沈怀兴;从“被”一特殊用例说到汉语规范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王振来;;“被xx”的结构特点及语义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4 刁晏斌;近代汉语中“被+施事+谓语”式“被”字句[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5 许艳平;;另类“被××”的结构特征及语用功能[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于全有;史铭琦;;“被”族新语与社会文化心理通论[J];文化学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俊勋;从高诱注看东汉北方代词系统的调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2 申向阳;;九寨沟方言“把”字句及“给”字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张娟;;《世说新语》“以”字处置式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王媛媛;;中古汉语中的介词“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褚福侠;;元曲“量词+儿”用法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曾良;;明清小说词语俗写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方云云;;近代汉语“脖子语义场”主导词的历时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刘光明;《颜氏家训》的被动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嘉忆;;汉译英口译材料的难度判断[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肖传芬;;从形式机制谈语篇词汇衔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有斌;;制约音译外来词形式选择的原则[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蒋仁萍;;古代汉语代词“之”的回指用法与语序的互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应学凤;;右文说与语音象似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吴万和;;从中古汉语词汇语法现象看《列子》是托古伪书[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徐琳宏;林鸿飞;杨志豪;;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倾向性识别机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伟男;张宇;刘挺;;基于决策树的中文对话省略句判别[A];第五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武宏琛;;现代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研究述评[A];第五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颖玉;基于语料库的欧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杜凤梅;古齐鲁语声母系统构拟[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先明;0-5岁汉语儿童语言发展的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彭懿;英汉肤觉形容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花;英汉指称照应对比研究及其翻译策略[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冯海瑛;《万历野获编》分词理论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苏章海;进化与融合:中西语言学元语言关键词系统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晶晶;《孟子》的介词“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开宇;;“被+XX”式词语结构模式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2 范晓;;被字句谓语动词的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年02期
3 莫红霞;“被”字句中“被”字宾语有无的制约条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文正;;“被”的语用现象和理性义[J];汉语学报;2009年04期
5 祖人植;“被”字句表义特性分析[J];汉语学习;1997年03期
6 詹伯慧;当前一些语言现象与语言规范[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齐沪扬;邵洪亮;;新词语可接受度的多角度审视——兼谈新词语的规范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熊学亮 ,王志军;被动句认知解读一二[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3期
9 石毓智;;语法规律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6期
10 刘斐;赵国军;;“被时代”的“被组合”[J];修辞学习;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文芳,郜峰;“被”字句、被动句和受事主语句之间的关系[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方少鹏;;“被”字句三题[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赵清永;对被动句的再认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6期
4 赵晓敏;方环海;;现代语法理论框架下的汉语被动语句的研究走向[J];理论月刊;2008年03期
5 朱英贵;汉语被动句形式标志纵横谈[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9期
6 杨春霞;;《庐山远公话》中“蒙”字句、“被”字句之比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9期
7 石田琢智;;试论“被”字句[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S1期
8 吴门吉,周小兵;“被”字句与“叫、让”被动句在教学语法中的分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4年04期
9 吕文华;主语是受事的“是…的”句[J];汉语学习;1985年05期
10 张国云;试析维吾尔语被动句在汉语中的表达形式[J];语言与翻译;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继超;高月丽;;“被”“把”同现句与“被”字句比较研究[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2 陈年高;;敦博本《坛经》的被动句[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亓艳萍;;小学儿童运用被动句表达的调查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4 许小星;亢世勇;;基于标注语料库的“被”字句语义分析[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玉婷;;现代汉语受事主语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刘坤坤;;翻译中男女性别差异的探索[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秀英;;对《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5.12四川地震后灾区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报道的比较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郁洪千;每周一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2 文枫;打开语言的窗口[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3 刘雪梅;家有家法 行有行规[N];中国机电日报;2001年
4 刘永耕;王力“古代汉语”注释商榷一例[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5 毕节地区社科联 潘雪;古代汉语句法举要浅析[N];毕节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乡兰;近代汉语表使役与表被动的“教/叫”字句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2 金御真;汉语被动表示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李金莲;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中日被动句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志军;英汉被动句认知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宋永圭;现代汉语情态动词“能”的否定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阮桂君;宁波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万禾;意愿范畴与汉语被动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8 樊友新;从事件结构到句子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10 魏兆惠;两汉语法专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阮长诗;汉越有标记被动句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朴恩枝;针对韩国汉语学习者的“被”字句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钟佩玲;汉英被动句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邱瑜;被动句的跨语言观察及汉语的被字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薛姗;泰国留学生“被”字句习得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毕昕;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被”字句的语义语用特征[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 杨春凤;佛传经被动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桂孟秋;基于“小三角”理论的“被”字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素凤;中高级阶段泰国学生汉语“被”字句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10 沈远;初级阶段日本留学生“被”字句教学问题探析[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33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3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