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朋”非“友”,“提”乃“掷”——教材注释探微二则

发布时间:2017-09-28 14:35

  本文关键词:“朋”非“友”,“提”乃“掷”——教材注释探微二则


  更多相关文章: 注释 古代文献 说文解字注 解释原则 上下文语境 教材 训诂 理性意义 研究对象 专书


【摘要】:正训诂是解释古代文献的语义(尤其是词义)的学问,根据研究对象和解释原则的不同,可以分为注释书和专书两类。注释书以《诗经》的毛传为代表,专门解释古代文献上下文中的难词、难句;专书以《说文解字》为代表,解释词语脱离具体上下文语境的理性意义[1]。尽管这两种训诂差别很大,但是对于理解文言文颇有裨益。下面撷取二则实例,以资证明。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注释 古代文献 说文解字注 解释原则 上下文语境 教材 训诂 理性意义 研究对象 专书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训诂是解释古代文献的语义(尤其是词义)的学问,根据研究对象和解释原则的不同,可以分为注释书和专书两类。注释书以《诗经》的毛传为代表,专门解释古代文献上下文中的难词、难句;专书以《说文解字》为代表,解释词语脱离具体上下文语境的理性意义[1]。尽管这两种训诂差别很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半农;;亦谈《醒梦骈言》与吴方言——兼论蒲松龄不可能是该书作者[J];蒲松龄研究;2010年03期

2 张颖慧;;读《<篆隶万象名义>校释》札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陈徽;;从“学而时习”到“静坐穷理”——儒学的笃行精神及其在宋明理学中的弱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5 徐望驾;;《说文解字》注释语言常用词的语料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王曦;;《玄应音义》碛砂藏系改动原文文字情况考察[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陈源源;;《大正藏》本《妙法莲华经释文》校勘十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田志勇;叶少飞;;“西楚霸王”名号考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9 邢蔚群;纪丹阳;;试论《管子》的“常”与“变”思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0 张雪梅;;《汉语大词典》书证迟后举隅——以《内经》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关祥可;;马泊六的典型代表——浅论《水浒传》中的王婆[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3 高文萍;;析蟾蜍画像所反映的汉人“不死”观念[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朱智武;;东晋南朝墓志俗字及其成因探析[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易志文;;《说文解字·虫部》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姚小鸥;王克家;;《左传》“摄官承乏”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张宏邦;赵华朋;;试谈“中庸”与和谐社会的关系[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宏邦;赵华朋;;试谈“中庸”与和谐社会的关系[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10 王帷韬;;《说文解字》叠文探微[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胡志明;战国文字异体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国权;清代金文研究}湂諿D];吉林大学;2011年

7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华;《洪范》与先秦思想[D];吉林大学;2011年

9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马瑞;西北屯戍汉简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4 彭峥;《曾国藩全集·书信》谦敬婉词研究与《谦词敬词婉词词典》修订[D];湘潭大学;2010年

5 滕召梅;试比较苏轼与辛弃疾婉约词之异同[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高丽;《说文解字》彽部字有关字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红;《仪礼》祭祀词语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元梅;《虚字说》与《助字辨略》的比较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10 唐洁;流浪方舟[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建宇;;古汉语字义疏证三则[J];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陈士林;;《驺虞》注释中反映出来的几个训诂学问题[J];语言研究;1982年01期

3 杨本祥;;“不毛”注释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4 连劭名;;《左传》注释辩证[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黄薇;;王力《古代汉语》诗歌部分注释献疑[J];晋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于智荣,李立;商务本《古代汉语》注释商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7 姜磊;;玄应《一切经音义》校补《说文》大徐本例说[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年14期

8 黎千驹;;论传统训诂中的义理阐释[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9 莫献鹏;朱本《古代汉语》文选注释辨正[J];玉林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10 刘成德;;试论《说文解字注》对同义词的辨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轶;;《说文解字》“田”部字小议[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富金壁;;国学传承中的训诂问题十例[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廖以厚;黄建荣;;清代《说文》研究的开山之作——王夫之《说文广义》述评[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丁玉波;;对《大学语文》中几处注释的辨疑[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师为公;;《四书》与训诂[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景海峰;;训诂与诠释:中西哲学会通的可能之路[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易志文;;《说文解字·虫部》中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颖;张春林;;英汉双语教学与教学质量[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赵宗乙;;《淮南子·时则训》语辞札记[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姚美玲;;敦煌写本张仲景《五脏论》考辨[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锡伦;词义的性质[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2 山大;全国词汇训诂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古籍中的(辨)名与(辨)物(之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4 张巨龄 光明日报社;提议重新规范“kǎn大山”[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巨龄 光明日报社;说“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王墨;语言的捷径[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程旭彩;“语文”一词的由来[N];河南科技报;2000年

8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邵则遂;浅谈扬雄方言研究后继乏人的原因[N];光明日报;2007年

9 上海师范大学 李申;“五经六纬”说正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10 李亚明;《尔雅》在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坐标[N];社会科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沈澍农;中医古籍用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明鸣;12-13世纪中亚《古兰经注释》语言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道英;“这”、“那”的指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方向东;孙诒让训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进;语言类型学的词汇语义研究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关秀娟;全译语境作用机制论[D];黑龙江大学;2012年

7 蒋平;零形回指的句法和语篇特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8 张俊阁;明清山东方言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胡继明;《广雅疏证》同源词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对文训诂之考察[D];宁夏大学;2003年

2 特木尔巴根;《入菩提行论注释》的字体和规范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陈建萍;复式虚词研究与训诂实践[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4 严明;“清华简”《保训》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5 王茜;文学作品翻译中的注释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陈赫婷;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习用语的注释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毛毳;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汇英文注释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刘敏;由《尔雅》、《方言》、《说文》、《释名》看汉代训诂的发展[D];暨南大学;2003年

9 晁淑贞;《跟我学汉语》系列对外汉语教材词汇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高红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与杜注释┎顄pe7[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36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36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