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穿”、“戴”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1:43
本文关键词:动词“穿”、“戴”习得研究
【摘要】:本文以单音动词“穿”和“戴”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其功能上进行对比分析,其次再从习得的角度对与之相关的三种结构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积极有效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一方面,,在大量语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之后,加之前人已对“穿”和“戴”两者表穿戴义时进行过语义比较,且总结出了相关的规律,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穿”和“戴”两个动词进行了功能方面的比较,并总结出了七个方面的特征: 1.“穿”能够带受事、结果、工具和处所四类宾语,而“戴”只能带受事和处所两类宾语;“穿”和“戴”都能带代词宾语;“穿”和“戴”都能带定中、量词、联合、方位和“的”字短语。 2.“穿①”可用于存现句表示出现义,穿④穿⑤可用于存现句表示存在义;“戴”也可用于存现句表示出现、存在义。 3.“穿③”“穿④”“穿⑤”和“戴”后面可以带动时量。 4.“穿④”“穿⑤”和“戴”后可带介词再带名词,且这里的介词通常是“在”。 5.“穿①”“穿③”“穿④”“穿⑤”和“戴”后都可以带“了、着、过”。 6.“穿③”“穿⑤”和“戴”可重叠。 7.“穿③”“穿⑤”和“戴”后可带表示动作或状态结果的补语后再带名词性宾语。 另一方面,本文分析了与“穿”、“戴”相关的三个结构:“穿/戴+名宾”、“穿/戴”的重叠式、“穿/戴+趋+宾”。通过对留学生习得这三个结构的动态作文语料库和相关问卷调查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对结构“穿/戴+名宾”的教学应先是穿⑤和戴的教学,然后将穿④穿③穿①放进拓展环节进行教学;而对“穿/戴”的重叠式的教学应该遵循教学规律,分步骤精讲多练,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至于结构“穿/戴+趋+宾”中的宾语类型的教学顺序应该是受事宾语、时间宾语、结果宾语、工具宾语、施事宾语、处所宾语。 动词“穿”和“戴”相关的结构主要选取了“穿/戴+名宾”、“穿/戴”重叠式和“穿/戴+趋+宾”三种比较常见的汉语结构,我们对每一种结构都设计了调查问卷,并结合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留学生习得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然后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详细的相应的教学策略,提出了每一种结构的教学顺序。
【关键词】:穿/戴 功能 习得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5
- 目录5-7
- 绪论7-10
- 0.1 选题缘由7
- 0.2 动词“穿”“戴”的研究现状7-8
- 0.3 本文研究思路及方法8-9
- 0.3.1 研究思路8
- 0.3.2 理论方法8-9
- 0.4 本文创新之处9
- 0.5 语料来源9-10
- 第1章 动词“穿”、“戴”的词义和功能比较10-22
- 1.1 “穿”、“戴”的词典义比较10
- 1.2 “穿”、“戴”的功能比较10-22
- 1.2.1 “穿”、“戴”后带名词宾语类型的比较12-17
- 1.2.2 “穿”、“戴”用于存现句17-18
- 1.2.3 “穿”、“戴”后带动时量18-19
- 1.2.4 “穿”、“戴”后带介词再带名词19
- 1.2.5 “穿”、“戴”后带“了、着、过”19-20
- 1.2.6 “穿”、“戴”重叠20-21
- 1.2.7 “穿/戴+结+宾”结构的比较21-22
- 第2章 留学生“穿/戴+宾语”结构的习得情况22-28
- 2.1 “穿/戴+宾语”结构的特点22
- 2.1.1 四个义项的“穿”后所带名宾之间的比较22
- 2.1.2 “穿”和“戴”后所带名宾之间的比较22
- 2.2 “穿/戴+名宾”结构的习得情况22-26
- 2.2.1 调查及其结果22-23
- 2.2.2 留学生“穿/戴+名宾”结构的习得情况分析23-26
- 2.3 “穿/戴+名宾”结构的教学策略26-28
- 第3章 留学生“穿/戴”重叠式的习得情况28-36
- 3.1 动词“穿/戴”基式和重叠式的对比28-30
- 3.1.1 “穿/戴”基式和重叠式的带宾形式对比28-29
- 3.1.2 句法因素对“穿/戴”重叠式带宾的制约29-30
- 3.2 动词“穿/戴”重叠式的习得情况30-34
- 3.2.1 调查及其结果30-32
- 3.2.2 留学生动词“穿/戴”重叠式的习得情况分析32-34
- 3.3 动词“穿/戴”重叠式的教学策略34-36
- 第4章 留学生“穿/戴+趋+宾”结构的习得情况36-48
- 4.1 “穿/戴+趋+宾”结构中趋向补语的类型36-41
- 4.2 “穿/戴+趋+宾”结构中宾语的语义类型41-43
- 4.3 “穿/戴+趋+宾”结构的习得情况43-46
- 4.3.1 调查及其结果43-44
- 4.3.2 留学生“穿/戴+趋+宾”结构的习得情况分析44-46
- 4.4 “穿/戴+趋+宾”结构的教学策略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附录52-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志兵;“带”和“戴”[J];辞书研究;2001年03期
2 徐峰;“给予”动词的语义和语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张建;谢晓明;;近二十年现代汉语动宾问题研究述评[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魏红;;汉语常用动词的带宾能力考察[J];汉语学报;2009年02期
5 常敬宇;语义在词语搭配中的作用—一兼谈词语搭配中的语义关系[J];汉语学习;1990年06期
6 王静;;留学生汉语宾语偏误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郭继懋;谈动宾语义关系分类的性质问题[J];南开学报;1998年06期
8 李淑红;留学生使用汉语趋向补语的情况调查及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9 叶枫;戴炜华;;从“穿”字语义分析看现代汉语词汇语义分析的新视野[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李倩;;“穿”的穿衣义的来源和演变[J];汉语史学报;2008年00期
本文编号:941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4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