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中级阶段韩国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9 12:23

  本文关键词:中级阶段韩国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级阶段 标点符号 偏误分析


【摘要】:目前学界有关标点符号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标点符号的本体研究以及对比研究上,与实际教学相关的研究成果甚少,而其中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标点符号的研究更是有限。本文以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某中级班韩国留学生的作文为研究语料,考察中级阶段韩国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 首先,笔者从收集到的语料中挑选出100份作为研究对象,并建立语料库,在此基础上统计了留学生作文中各类标点符号的使用频率和偏误数量。 其次,本文简要介绍了标点符号的演变历史,概括了标点符号的功能、作用,例如标点符号的停顿、表达语气和定性的基本功能,以及标点符号的修辞、审美、简化等辅助功能。笔者参照最新的《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并以此为依据详尽地分析了中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在标点符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偏误。 另外,笔者通过对留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标点符号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和偏误分析,归纳了中级阶段韩国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偏误特点:(1)该阶段的韩国留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种类比较齐全,共涉及常见的标点符号12类;(2)使用标点符号的频率偏高,以句号、逗号的使用数量最为突出;(3)标点符号使用的偏误类型多样化。随后,笔者分别从标点符号的形体书写、标点符号的格式书写以及标点符号的功能用法三个方面,结合实例概括、分析了该阶段韩国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的偏误类型。根据这些偏误特点和偏误情况,笔者将客观环境影响和学生的主观因素相结合,具体分析造成学生标点符号使用偏误的原因。 最后,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从对外汉语教学大纲标准、教学教材、教学活动和教师四个方面对标点符号的教学提出笔者的建议和若干思考,以期为对外汉语领域有关标点符号的研究提供一点儿参考,促进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关键词】:中级阶段 标点符号 偏误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标点符号概述9-15
  • 1.1.1 标点符号的演变历程9-11
  • 1.1.2 标点符号的功能11-12
  • 1.1.3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12-15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15-17
  • 1.2.1 研究目的15-16
  • 1.2.2 研究方法16-17
  • 1.3 语料来源及相关说明17-18
  • 第二章 中级阶段韩国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特征18-21
  • 2.1 标点符号使用种类比较齐全18-19
  • 2.2 标点符号使用频率偏高19
  • 2.3 标点符号偏误类型多样19-21
  • 第三章 中级阶段韩国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偏误类型21-37
  • 3.1 标点符号的形体书写偏误21-24
  • 3.1.1 点号的形体书写偏误21-23
  • 3.1.2 标号的形体书写偏误23-24
  • 3.2 标点符号的格式书写偏误24-26
  • 3.2.1 点号的格式书写偏误24-25
  • 3.2.2 标号的格式书写偏误25-26
  • 3.3 标点符号的功能用法偏误26-37
  • 3.3.1 标点符号的误代26-31
  • 3.3.2 标点符号的赘用31-33
  • 3.3.3 标点符号的遗漏33-37
  • 第四章 中级阶段韩国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原因分析37-42
  • 4.1 客观原因37-39
  • 4.1.1 相关标点用书的自身缺陷37-38
  • 4.1.2 教学环境影响38-39
  • 4.1.3 网络标点符号的影响39
  • 4.2 主观原因39-42
  • 4.2.1 母语负迁移因素39-40
  • 4.2.2 目的语知识的过度泛化40-41
  • 4.2.3 学生的认识因素41-42
  • 第五章 建议与结论42-46
  • 5.1 建议42-44
  • 5.1.1 对教学大纲编写的建议42-43
  • 5.1.2 对现有教材的建议43
  • 5.1.3 对实际教学活动的建议43-44
  • 5.1.4 对教师的建议44
  • 5.2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敬岩,冯智强;汉英标点符号对比研究——从书名号的误用谈起[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年10期

2 宁方民;大学生运用标点符号的现状及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金燕燕;;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偏误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沐卫萍;;汉英标点符号的比较及其在英译中的翻译处理[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黄莉;;中亚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6 吴晓珉;陈明锐;;汉英标点符号的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科技;2008年07期

7 林御霖;;初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特征和偏误类型分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8 马明艳;;韩国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04期

9 胡士云;标点符号的简短回顾[J];语文建设;1990年03期

10 胡中文;标号的作用及其相关定义——谈谈国标本《标点符号用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语文建设;1997年12期



本文编号:942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42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f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