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成昏”非“结婚”考
本文关键词:《左传》“成昏”非“结婚”考
更多相关文章: 春秋左传 汉语大词典 成婚 订婚 辞书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 表达形式 辞海 子曰
【摘要】:正一、问题的引出:辞书释义不同《汉语大词典》(1997)"成昏"解作:见"成婚"。"成婚"的释义如下:亦作"成昏"。1.结婚。《左传.桓公三年》:"会于嬴,成昏于齐也。"……《辞海》(2009)对"成婚"的解释是:犹结婚。婚,古作"昏"。《左传.桓公三年》:"会于嬴,成昏于齐也。"……《春秋左传词典》(1985)对"成昏"的解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春秋左传 汉语大词典 成婚 订婚 辞书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 表达形式 辞海 子曰
【基金】:西北师范大学2010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左传》校读”(SKQNYB10002) 西北师范大学2011教学研究项目“古籍校读法在‘训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2011015A)项目资助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引出:辞书释义不同《汉语大词典》(1997)“成昏”解作:见“成婚”。“成婚”的释义如下:亦作“成昏”。1.结婚。《左传·桓公三年》:“会于嬴,成昏于齐也。”……《辞海》(2009)对“成婚”的解释是:犹结婚。婚,古作“昏”。《左传·桓公三年》:“会于嬴,成昏于齐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启荣;“大叔完聚”之“完、聚”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4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姚徽;论朱熹《论语集注》的特点及贡献[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8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陈丕武;;论王僧孺的丽逸诗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6 廖名春;;《左传》、《国语》易筮言“八”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吴锐;;《春秋》三传之“诸夏”与后世“汉族”的断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谭家健;;《左传》美学思想札记[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9 刘丽文;;《左传》与《周易》的哲学化[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许子滨;;从《左传》看《仪礼》的成书及其反映的时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6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鸿魁;名词选释[J];新闻爱好者;1991年04期
2 张寓茗;;吊、唁辩[J];咬文嚼字;2002年07期
3 仰止;关于《汉语大词典》若干体例的答问[J];辞书研究;1986年06期
4 龙潜庵;;“一丁”疑议[J];辞书研究;1991年06期
5 黄小芸;;四部大型汉语辞书浅议[J];当代图书馆;1994年01期
6 曾昭聪;;明代歌曲释词三例[J];中国语文;2003年06期
7 陈圣宇;;《汉语大词典》“间”字释义补正[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8 蒋诗耘;;释“z5亍盵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9 杨观;;为“我们”举证[J];文史杂志;2007年05期
10 马宁;马贝加;;释“来旨”及相关词语[J];辞书研究;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志峰;;《汉语大词典》书证辨考十则[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晓霞;;小议“美女”称谓泛化及其使用中的局限性[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富金壁;;古书常见事考释四则[A];黑龙江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曹小云;;论《司牧安骥集》中的名词后缀——“家”[A];纪念《元亨疗马集》付梓40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八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暨兽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林穗芳;;关于编纂历时性汉语新词典的设想——基于中外一些语文词典的比较借鉴[A];中国编辑研究(2005)[C];2005年
6 《词典》编写组;徐德宽;杨同用;张会;刘兰民;;《现代汉语常用实词搭配词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赵红玲;;汉语中“V掉”结构小议[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叶青;;简体版古籍的字形处理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10 魏励;;《简明海峡两岸对比词典》的编写问题[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福义;“救火”一词说古道今[N];光明日报;2007年
2 南开大学副校长,文学院教授 陈洪;经典汉语:正在遭遇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赵兰英;缺钱缺人无名无利:今后谁还编词典?[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陈长林;“搞”字并非夏衍造[N];中国教育报;2007年
5 任生心;辞书编纂何以“营养不良”[N];光明日报;2007年
6 周明擰 (中国辞书学会副会长 学术委员会主任);辛勤耕耘收获辞书硕果[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王們;媒体用语商兑三则[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8 赵家治;“省是”一词探源[N];协商新报;2006年
9 顾玉坤;汉语的演化[N];苏州日报;2005年
10 刘百顺 叶雪萍;“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的理据分析(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继光;《万历野获编》词汇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崔泰勋;《汉语大词典》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侯月明;基于《汉语大词典》语料库的西周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李华;《左传》修辞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许浩;《名公书判清明集》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陈文杰;早期汉译佛典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0年
7 周文;《全相平话五种》语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贾娇燕;《醒世姻缘传》社会称谓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吴先文;东汉单字为训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阮剑豪;《元典章》词语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常谈考误》中的民俗语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邹伟林;《普曜经》词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肖术全;《朱子语类》词语考释及相关辞书书证辨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晶晶;《三言》量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喻萍;《汉书》外来词研究与《汉语大词典》的编纂与完善[D];湘潭大学;2007年
6 罗晓林;《撰集百缘经》词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琳;“二拍”量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从权;《释名》双音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朱成华;《盐铁论》双音节动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赵艳丽;《唐语林》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44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44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