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制移位理论的汉语领有名词移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08:24
本文关键词:基于复制移位理论的汉语领有名词移位研究
【摘要】:领有名词移位是汉语句法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表现形式为:受事名词短语的领有部分提升至句首,其余部分留在原位,如: (1)a.王冕死了父亲。b.橘子(被)剥了皮。c.我把苹果削了皮。 对领有名词移位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1.领有名词和受事名词是如何被赋格的?或者说,领有名词和受事名词的格特征是如何被赋值的(valuation)?2.领有名词提升的动因是什么?3.领有名词提升后,表示领属关系的“的”是如何消失的?本文依据最简方案的合并理论(merging theory)、分裂投射假设(split projection hypothesis)和复制移位理论(the copy theory of movement),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对领有名词移位展开了研究。 根据熊仲儒(2005),表示领属关系的“的”与领有者(possessor)和被领有者(possessee)组成DP,“的”为核心词,其EPP特征为强特征。领有名词合并于DP的Spec位置,使DP的EPP特征获得满足,同时,领有名词本身的格特征被赋值为属格。整个DP从VP的内论元位置复制移位到TP的Spec位置,使TP的EPP特征得到满足,而整个DP的格特征被赋值为主格。由于领有名词的格特征已被赋值为属格,DP的主格特征由被领名词承载。复制移位的过程如(2)所示: 至于领有名词提升的动因,本文认为,提升的动因是强调。领有名词提升至句首,就成为了话语的焦点。根据分裂投射假设,CP分裂投射为FP (Force Phrase)、TopP (Topic Phrase)、FocP (Focus Phrase)。任何一个语句的派生都必须经过CP这个语段。据此,“死了”提升至FocP的核心词位置,“王冕的父亲”复制移位(copy move)至FocP的Spec位置,如(3)所示: 根据复制移位理论,移位留下的并非语迹,而是拷贝(copy)。移位形成一个拷贝链。通常,处于链首的拷贝在语音界面得以显现,其他的拷贝则被删去。拷贝删除既可以完全删除,也可以部分删除。从(2)、(3)可以看出,汉语的领有名词移位形成两个移位链,分别是:[TP王冕的父亲[T’[VP死了王冕的父亲]]],[FocP王冕的父亲[Foc死了[TP王冕的父亲]]]。在前一个移位链中,低层的拷贝被完全删除;在后移位链中,两个拷贝被部分删除。让人产生质疑的是,在部分删除中,被删除的部分应该是互补的,为什么“的”在两个拷贝中都被删除呢?本文认为,“的”与“父亲”构成D’。作为DP的中间层次,它与TP的中间层次T’一样,在语音层面是可以被删除的。如: (4) a. Mary as well as her brothers likes Chinese culture. b.[TP Mary [T' likes Chinese culture]] as well as [TP her brothers [T' like Chinese culture]] (5)a.有人拿走了钥匙。b.我知道是张三[T'拿走了钥匙]。 虽然XP的中间层次可以在语音层面删除,但要显现出来是有条件的。若核心词X与Specifier之间存在形态上的依赖关系,当Specifier被删除时,X也必须一同删去,尽管它与补语有较为紧密的结构关系,否则,不合语法。如: (6) He likes Chinese, not Japanese/*not likes Japanese. 由于汉语表示所属的标志词“的”与领有名词存在有依存关系,如同英语的时态曲折形式一样,不可独立运用,因此,当领有名词被删除的时候,“的”也必须一同删去。这正是“的”在语音层面脱落的原因。 本文还涉及到“把”和“被”。本文认为,前者是次话题标记,后者是焦点标记。在语句的派生过程中,当这两个词进入运算系统后,导致施事名词或受事名词复制移位。
【关键词】:领有名词提升 特征匹配 特征赋值 复制移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46
【目录】:
- Acknowledgments3-4
- 摘要4-6
- ABSTRACT6-9
- Contents9-11
- Abbreviations11-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16
- 1.1 Research Motivation12-13
- 1.2 Research Questions13-14
- 1.3 Goal of the Research14-15
- 1.4 Organizations of the Thesis15-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24
- 2.1 The Displacement Hypothesis16-21
- 2.2 The Light Verb Hypothesis21-22
- 2.3 The Topic Hypothesis22-24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4-32
- 3.1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Minimalist Program24-25
- 3.2 The Split Projection Hypothesis25-29
- 3.3 Feature Checking Theory29
- 3.4 The Copy Theory of Movement29-32
- CHAPTER FOUR DERIVATIONAL ANALYSIS OF POSSESSOR RAISING CONSTRUCTIONS32-52
- 4.1 The syntactic analysis of determiner phrase(DP)32-34
- 4.2 Derivation of "Wang Mian si-le fuqin"34-38
- 4.2.1 Derivation of VP34-35
- 4.2.2 Derivation of FocP35-37
- 4.2.3 Phonetic dropping of de37-38
- 4.3 Derivation of "Wo BA pingguo xue-le pi"38-46
- 4.3.1 Status of BA38-42
- 4.3.2 Derivation of the BA-Sentence42-46
- 4.4 Derivation of "juzi BEI Lisi bo-le pi"46-52
- 4.4.1 Status of BEI46-48
- 4.4.2 Derivation of the BEI-Sentence48-52
- CHAPTER FIVE CONCLUDING REMARKS52-54
- 5.1 Major Findings52
- 5.2 Remaining Problem52-54
- BIBLIOGRAPHY54-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永玲;郑国楠;;创意消费阶层的成长——以北京798艺术聚集区为例[J];经济管理;2012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剑波;;弱标定复杂场景特征匹配中同形映射误差分析[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杨平;厉小润;;基于二级特征匹配的卡尔曼滤波跟踪算法[A];2011第十六届全国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学术年会专辑[C];2011年
3 王蕾;宋文忠;吴剑锋;;一种灰度与特征匹配相结合的混合算法[A];全国自动化新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集(一)[C];2005年
4 季方;鲍远律;海涛;屈静;;特征匹配法实现地图中特殊符号的快速识别[A];第三届全国数字成像技术及相关材料发展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蔺,
本文编号:952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