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荷兰人编印的两种印尼客家方言文献
本文关键词:早期荷兰人编印的两种印尼客家方言文献
更多相关文章: 荷属东印度 莱顿大学 汉学 客家方言 《陆丰方言》 《客家词典》
【摘要】:客家人是印尼华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移居印尼的历史悠久。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印尼荷属东印度任职的荷兰人出于跟当地客家人交际的需要,编写了两部客家方言的工具书,一本是商克的《陆丰方言》(1897),准确地描写了海陆腔客家方言的基本面貌;一本是范德斯达特的《客家词典》(1912),全面地记录了梅县腔客家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系统。对于今天的客家方言研究来说,这两种客家方言文献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荷属东印度 莱顿大学 汉学 客家方言 《陆丰方言》 《客家词典》
【基金】: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海外珍藏汉语文献与南方明清汉语研究”(12&ZDl78) 2011年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培育项目“海内外客家方言、客家族群与客家文化的综合比较研究”(1109159) 2010年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客家方言的界定、划分及相关问题研究”(10JDXM74001)
【分类号】:H176;G256
【正文快照】: 外移民,其计划无法付诸实现。另外,由于燕·彼得逊·昆的野蛮屠杀,爪哇岛上的“原居民不愿住在巴达维亚,因此燕·彼得逊·昆不得不用中国人来增加巴达维亚的人口,并且在必要时采用强迫手段”①。自此以后,在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上,包括客家人在内的华人逐年增加,他们受到各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黄昆章;印尼客家人的地位与作用[J];八桂侨史;1996年04期
2 吴荣子;汉学研究在荷兰[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8年02期
3 戴闻达;马军;;荷兰对汉学研究的贡献[J];史林;2007年S1期
4 甫榕·沙勒;陈伟;;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在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J];南洋问题资料译丛;1957年03期
5 潘家懿;海陆丰客家话与台湾“海陆客”[J];汕头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6 庄初升;;清末民初西洋人编写的客家方言文献[J];语言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印尼华侨与土著的融合——以17~18世纪印尼华侨社会为例[J];八桂侨刊;2010年02期
2 余彬;;文化生态学视野中的东南亚客家文化适应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1年05期
3 刘蔷;;清宫“天禄琳琅”书存世状况总述[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0年03期
4 冷剑波;;清代陆丰籍客家人迁台考[J];嘉应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胡尧瑶;;20世纪初期印尼排华骚乱的经济因素[J];理论观察;2007年01期
6 朱浩;;印尼华侨与土著的融合——以十七至十八世纪的印尼唐人社会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赵广军;;方言、宗教传播与文字革新——近代基督教会闽方言罗马字运动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8 汤罡辉;大岛广美;张红;;基于学科服务的个案研究——访谈日籍留学生对客家方言研究的信息需求[J];图书馆论坛;2012年02期
9 张崇富;;继承汉学传统:荷兰道教研究的成就与最新进展[J];宗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10 朱越利;;海外道教学研究任重道远——《理论·视角·方法》前言[J];宗教学研究;2012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邱江;十七世纪至十九世纪初爪哇农业地理初探(1602-1816)[D];暨南大学;2011年
2 林诗维;西爪哇华人产业分布与发展(1602—1939)[D];暨南大学;2011年
3 冷剑波;清代陆丰地区客家人移民台湾探究[D];南昌大学;2007年
4 胡尧瑶;印尼排华经济政治因素探析[D];厦门大学;2007年
5 陈勤;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吧达维亚华人社会状况[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于佳琦;永定下洋侨乡的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7 马洁琼;梅州客家话齿音声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8 陶晶;印尼华侨华人与原住民的融合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马强;吧城华人的中国文化认同[D];暨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颜清湟;;东南亚历史上的客家人[J];南洋问题研究;2006年01期
2 张予权;英国伦敦会传教厦门史略[J];世界宗教文化;2003年04期
3 庄初升,刘镇发;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日健;广东省惠东客家方言的语缀[J];方言;1994年02期
2 日健;;一等韵在客家方言也有齐齿呼[J];中国语文;1994年05期
3 谢留文;;客家方言古入声次浊声母字的分化[J];中国语文;1995年01期
4 庄初升;粤北客家方言的分布和形成[J];韶关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5 温昌衍,温美姬;客家方言特征词中的近代汉语词[J];嘉应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谢永昌;;第四届客家方言研讨会在梅州举行[J];中国语文;2001年02期
7 第五届客家方言研讨会会务组;第五届客家方言研讨会暨首届赣方言研讨会[J];方言;2002年04期
8 缪九花,温昌衍;方言词的来源分类初探——以客家方言为例[J];嘉应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9 林清书;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深化客家方言研究[J];龙岩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10 庄初升,刘镇发;巴色会传教士与客家方言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百顺;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林富保;;《水浒传》语汇与武平方言对照例释[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3 王伟;;也谈方言岛问题[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温珍琴;;从客家饮食谚语看客家文化的多元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罗美珍;;客家人及其语言和文化[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6 韦茂繁;韦树关;;释“五色话”之“五色”[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韦丽平;赵咪;曹文;;与上声和曲折调变读有关的文献调研——基于《方言》杂志的调查与统计[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郑明中;;台湾四县客家话舌尖元音的世代差异及其音系学解释[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纪秀君 杨桂青;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食[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3 记者 杨阳 宋晖;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旧年[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张西平;汉学:海外的中国学问[N];北京日报;2001年
6 任继愈;汉学发展前景无限[N];中华读书报;2001年
7 记者 王淑军;国际著名大学汉学系主任聚会北京[N];人民日报;2001年
8 对话者:张西平 叶向阳;关于海外汉学的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吴靛初;“老婆讨勿着,坏过吃错药”及其他[N];闽西日报;2005年
10 李学勤;作为专门学科的国际汉学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音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5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10 吴芳;粤东闽语-n、-η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建;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南康(龙华)客家方言词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金宝;普通话、客家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的语音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4 郑蕾;始兴县客家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罗舒殳;广西陆川县乌石镇客家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比较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6 苏俊;论形成客家方言特色的社会因素[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刘立恒;龙川客家方言时间副词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赖汉林;石城话语音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刘起昆;客家方言词源考索[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刘胜利;上栗方言中的客家方言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9524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2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