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庭审话语中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与身份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13:12

  本文关键词:庭审话语中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与身份构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人称指示语 选择 身份构建 目的原则 视点定位理论


【摘要】:人称指示语就是通过公开或隐含地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人或物与说话者、听话者或第三者联系起来,表明彼此间的关系。人称指示语是反映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面镜子,无论在日常谈话还是机构性话语中,人们都会频繁使用人称指示语,尤其是在具有明确目的导向性的庭审中——机构话语的典型代表,交际者会根据自身的交际目的选择人称指示语。选择得体的人称指示语展示出交际者的语言使用能力。本文基于自建中国民事法庭庭审语料库,以原告或被告使用人称指示语与身份构建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整合视点定位理论和语用目的原则交际观的理论框架下,主要运用语用学、会话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着重探讨原告和被告在庭审中是如何通过选择人称指示语进行身份构建的,同时说明了目的、身份以及目的关系、角色关系等非语言语境因素以及语言语境因素对人称指示语的词汇使用产生的制约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构建权益身份时,原告或被告代理倾向于选择身份/职业型人称指示语;在构建情感伦理身份时,原告或被告代理倾向于使用表示亲属关系的人称指示语;在构建权势身份和对等身份时,原告或被告代理则更容易选择评价型人称指示语;而法律型人称指示语则更易于构建彼此间的机构身份—一原告和被告。同一种身份类型不仅仅是由一种人称指示语构建,同样一种人称指示语也可以构建不同身份。因为庭审是日常话语的变体,所以在这些人称指示语中,语用学中的人称指示语使用比较普遍。但如果原告或被告是法律专业出身,则他使用语用学中人称指示语的情况则明显减少。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 选择 身份构建 目的原则 视点定位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3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6
  • 第一节 庭审话语简介9-12
  • 一、冲突性话语定义9-10
  • 二、冲突性话语的效应10-12
  • 三、人称指示语与冲突的关系12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4
  • 第三节 语料来源和研究方法14-16
  • 一、语料来源14-15
  • 二、研究方法15-16
  • 第二章 相关文献回顾16-23
  • 第一节 人称指示语的相关文献回顾16-18
  • 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16-17
  • 二、国内相关文献回顾17-18
  • 第二节 身份构建相关文献回顾18-23
  • 一、国外相关文献回顾18-21
  • 二、国内相关文献回顾21-23
  • 第三章 理论基础和分析框架23-37
  • 第一节 视点定位理论23-30
  • 第二节 语用目的原则30-33
  • 一、哲学方面30-31
  • 二、语言学方面31-33
  • 第三节 本论文的理论框架33-37
  • 第四章 庭审话语中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与身份构建具体分析37-84
  • 第一节 人称指示语37-50
  • 一、人称指示语分类38-47
  • 二、人称指示语的庭审语境47-50
  • 第二节 人称指示语与权益身份的构建50-57
  • 一、权益身份定义50
  • 二、人称指示语的视点定位分析50-53
  • 三、定位层面上权益身份构建的目的分析53-55
  • 四、构建权益身份的人称指示语数量与分布55-57
  • 第三节 人称指示语与情感伦理身份的构建57-63
  • 一、情感伦理身份的定义57
  • 二、人称指示语的视点定分析57-59
  • 三、定位层面上情感伦理身份构建的目的分析59-61
  • 四、构建情感伦理身份的人称指示语数量与分布61-63
  • 第四节 人称指示语与权势身份的构建63-68
  • 一、权势身份的定义63
  • 二、人称指示语的视点定位分析63-65
  • 三、定位层面上权势身份构建的目的分析65-67
  • 四、构建权势身份的人称指示语数量与分布67-68
  • 第五节 人称指示语与机构身份的构建68-74
  • 一、机构身份的定义69
  • 二、人称指示语的视点定位分析69-71
  • 三、定位层面上机构身份构建的目的分析71-73
  • 四、构建机构身份的人称指示语数量与分布73-74
  • 第六节 人称指示语与对等身份的构建74-84
  • 一、对等身份的定义74
  • 二、人称指示语的视点定位分析74-76
  • 三、定位层面上对等身份构建的目的分析76-78
  • 四、构建对等身份的人称指示语数量与分布78-84
  • 第五章 结语84-91
  • 第一节 主要结论84-86
  • 第二节 本文贡献86-89
  • 一、对语用学研究的启示86-88
  • 二、对机构性话语研究的启示88
  • 三、对法律的启示88-89
  • 第三节 创新之处89
  • 第四节 论文的局限与不足89
  • 第五节 对未来的展望89-91
  • 附录91-93
  • 参考文献93-100
  • 致谢100-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钧;;中西人称指示语的研究历史及现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欧静;谭彬;;以礼貌原则分析人称指示语投射现象[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张国强;;学术论文中第一人称指示语的使用探讨——以硕士学位论文概述为例[J];海外英语;2012年14期

4 杨红梅;;简析《雨中猫》的人称指示语[J];长沙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陈治安,彭宣维;人称指示语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6 魏本力;汉英第一人称指示语的文化隐喻[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6期

7 贾军红;;人称指示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郑洁;;英汉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共性[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9 吴塔娜;;蒙语人称指示语语用功能(英文)[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年12期

10 郑红艳;;汉语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用法探析[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书勤;;第一人称指示语的语用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光;俄汉人称指示语对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孟佳;汉语人称指示语的动态语用距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3 张小雨;庭审话语中人称指示语的选择与身份构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4 刘晓;儿童文学中的人称指示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姚蕾;英汉人称指示语社交表达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沈力;《红楼梦》中人称指示语的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冯建文;英汉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对比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8 易传武;《红字》中人称指示语非常规性用法的顺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孙瑶;人称指示语语用视点选择与身份构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10 张媛媛;汉语立法文本中人称指示语的英译[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53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53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5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