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生态”与“环境”之辨
本文关键词: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看“生态”与“环境”之辨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语言学批评 “生态”与“环境”之辨 生态批评 生态美学
【摘要】:在当今生态文学与生态美学研究界,存在着有关"生态""环境"孰优孰劣的辨析与争论。从生态语言学批评的角度对这种辨析与争论进行梳理分析,可以发现"生态"优于"环境"一词的原因,以及对"环境"中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评的诸种可能。当今的"生态"与"环境"之辨对于生态话语构建和生态观念确立有着重要作用。生态语言学批评作为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一种主要范式,它通过对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中的生态或非生态因素的批评分析,为语言的深生态化进程,并最终为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或解决做出努力。生态语言学批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批判考察语言词汇系统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它因此可以为我们分析当今的"生态"与"环境"之辨,为我们反思生态文学、美学理论话语自身的生态或非生态特征提供依据。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批评 “生态”与“环境”之辨 生态批评 生态美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语言学和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1213ZW007) 教育部项目“语言与生态”(09YJC751054) 山东省社科项目“西方自然语言观与当代生态诗学、美学的语言哲学基础建构”(09CWX708)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在当今的生态文化、文明研究中,有两个经常被相提并论的术语,那就是“生态”与“环境”。这两个词汇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在被并驾齐驱地使用。在文学领域有生态文学也有环境文学,在批评领域有生态批评也有环境批评,在美学领域有生态美学也有环境美学,如此等等。对于生态与环境这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东方色彩及其与西方环境美学的区别[J];河北学刊;2012年06期
2 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词汇和词法成因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4年02期
3 朱长河;;认知语言学与生态语言学的结合——以词汇系统为例的可行性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王诺;;为什么是生态的而非环境的?[J];生态文化;2012年02期
5 A.伯林特;刘悦笛;;环境美学的发展及其新近问题[J];世界哲学;2008年03期
6 程相占;;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J];学术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红;;本地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安徽对外汉语教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传彪;傅绍清;;从“假相等值”看词典的“双刃性”[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葛海燕;;墓地耶? 天堂耶?——简评《欲望号街车》中布兰琪的悲剧命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4 赵志军;;全球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化的自觉——论王蒙的语言观[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陈慧平;实践理论的非实践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刘胜;方瑞芬;;中国话语研究及发展趋势[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唐晓琳;董岩;;拉丁语: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共同体[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宇文利;;论民族精神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基本规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高云球;王巨川;;时间文化学的朦胧起点[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10 高梅;;语言与民族认同[J];北方语言论丛;2011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晓春;;《清语易言》的语言学价值[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徐琴;;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及翻译对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殷相印;;论三一语言学的人文主义语言观——兼评王希杰的修辞观[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4 邵朝霞;;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习得“石化”认知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彭文钊;;语言世界图景的知识系统:结构与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6 张洪芹;麻保金;;英语写作教学中“心理模型”的建构[A];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的中国视角——第四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学广;;从语际翻译看文学语言的特性——也谈诗的可译与不可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福海;论海德格尔的本源之思与诗性突围[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杜波;五四文学期刊的现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雪松;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原理与形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晓燕;修辞学视阈下英汉声韵和押韵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万正发;论体验哲学观对翻译认知能力的阐释[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3 唐金莲;论可译性的哲学理据[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邵秀娟;符号塑造:进城农民工子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宁;语言文化学框架下民族文化定型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蒋鑫;马克思、恩格斯语言观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傅瑜琴;《俗语典》民俗语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来彦;普通高中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价值观形成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亚静;汉语常用单音节形容词的发展变化[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桂生;英语国家学生母语文化迁移对汉语学习的影响及对策[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立元;栗永清;;从“生态美学”到“生态存在论美学观”[J];东方丛刊;2009年03期
2 Н.Б.曼科夫斯卡娅 ,由之;国外生态美学(上)[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11期
3 郑光磊;;环境美学浅谈[J];环境保护;1980年04期
4 王寅,李弘;中西隐喻对比及隐喻工作机制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傅安辉;;论族群的原生性文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杨英风;从中国生态美学瞻望中国建筑的未来[J];建筑学报;1991年01期
7 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8 黄浩;;环境美学初探[J];环境管理;1984年04期
9 程相占;;国际生态美学精粹[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王寅,李弘;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句法成因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长河;;物质过程名词化现象的生态批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朱长河;;语言与认知的互动:语言系统生态批评的理论基础[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王宁;;生态文学与生态翻译学:解构与建构[J];中国翻译;2011年02期
4 朱长河;;隐喻多样性原则与隐喻研究的生态语言学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02期
5 任文香;;前言和后记中的“大家风范”[J];图书馆杂志;2008年05期
6 朱桂成;;整体生态译论场发生机理图式论[J];上海翻译;2010年02期
7 刘洁;;环境保护的又一视角——生态语言学对环境恶化的解释[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8 王晋军;;生态语言学:语言学研究的新视域[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鲁枢元;祝禧;;关于将生态观念融入文学教育的对话[J];文学教育(上);2009年01期
10 冷育宏;;生态翻译理论下译者真的是“中心”吗?——与胡庚申教授商榷[J];上海翻译;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付美娜;论翻译的生态批评[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2 朱滕滕;改写理论视角下葛浩文《狼图腾》的翻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牟文杰;汉语句法欧化的描述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唐巧玉;生态批评角度之生态翻译学批判[D];广西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3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63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