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的言语行为的意向性及其存在的瓶颈
本文关键词:塞尔的言语行为的意向性及其存在的瓶颈
更多相关文章: 言语行为理论 意向性 说话者 取效行为 交际意向 行事行为 语言哲学 表达 三分说 奥斯汀
【摘要】:正一、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主要始于美国哲学家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以言表意行为(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随后,塞尔依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将"言语行为三分说"发展为"言语行为四分说":保留了行事行为和取效行为,把以言表意行为调整为发话行
【作者单位】: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意向性 说话者 取效行为 交际意向 行事行为 语言哲学 表达 三分说 奥斯汀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一、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主要始于美国哲学家奥斯汀的“言语行为三分说”:以言表意行为(locutionary act)、以言行事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以言取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随后,塞尔依据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将“言语行为三分说”发展为“言语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若男;;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梳理[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龚从贵;简述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彭述初;;简述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于红;;也谈言语行为理论[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2期
5 房锦霞;;言语行为理论对会话语篇中“沉默”的解释[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4期
6 唐淑华;;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阐释广告语言语用失误[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周允程;;一个言语行为理论的语用学模型——斯塔尔内克语用学思想初探[J];哲学动态;2009年07期
8 夏娟;;J.L.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的思想传统[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吴艳;;言语行为与会话隐含语用分析与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5年06期
10 戴音;;塞尔论隐喻[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淑芳;;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述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胡开宝;张柏然;;论语用学原理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郭万青;;《国语》中的“曰”字与“云”字分析[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4 曹铁根;;称呼与得体[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5 陈君均;;转喻与话语分析的语用机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国炎;;布依语人称代词中几种特殊的称代方式[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7 佘晨光;;同传中的简洁原则与同传质量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钟宇驰;;关于得体性原则的再思考——与孟华先生商榷[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9 钱耐香;;语境对话语的作用探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陆少兵;;法庭语境中预设的心理认知[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何成洲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表演性”越界:语言、性别与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龙圣明;明星也要加强中文修养[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刘凤侠;交际法教学特征探析[N];吉林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梁婷;移民城市渐成朗诵艺术沃土[N];深圳特区报;2007年
5 梁朝文;布依语反语规律初探[N];贵州民族报;2010年
6 白烨;网络聊天室会话中违反Grice合作原则的现象分析[N];音乐生活报;2010年
7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 戴庆厦;方言和普通话应和谐共存[N];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敏;以言致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2 赵明炜;会话的交互言语行为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吴剑锋;言语行为与现代汉语句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6 贺春英;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研究:回眸与反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柳海涛;社会的语言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雪;对话体语篇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佳璇;基于言语行为理论的询问范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忠兰;汉语暗示言语行为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颜晓春;拒绝言语行为及其策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郭莉敏;汉语讽刺言语行为的语用学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康红霞;关于现代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初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5 程颖;中美称赞语应答策略的对比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姚虹;功能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王芳;对汉语心理咨询节目中“建议”言语行为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倩;请求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崔文明;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析请求施惠行为[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晓晶;汉语竞聘演讲中承诺言语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679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67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