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寻津录》初探

发布时间:2017-10-08 02:16

  本文关键词:《寻津录》初探


  更多相关文章: 寻津录 威妥玛 北京官话口语 汉语教学


【摘要】:《寻津录》(The HSIN CHING LU, or, book of experiments;being the first ofa series of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Chinese,1859)是英国传教士威妥玛(ThomasFrancis Wade,1818-1895)着手编写汉语系列教材的第一部试验之书,该书是记录19世纪中期北京官话口语的珍贵材料,对研究当时北京官话口语面貌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首先,介绍《寻津录》的作者、成书背景并讨论其研究意义。 第二,举例介绍该书各部分体例。 第三,该部分是本文的难点,将该书最为重要的第一册英文全文翻译为汉语。 第四,该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及创新点,在汉语翻译的基础上归纳出《寻津录》在使用对象、所选语料及教学安排上都有其特别之处。进而总结出该书反映了19世纪中期北京民风民俗、北京话面貌及历时变化、西方人的汉语及汉语习得观念并且对今天对外汉语教学及教材编写有所启示,具有独特价值。另外在对《寻津录》进行仔细研读后,,发现了威氏在教材内容分析中有欠妥之处。 最后,结语部分。
【关键词】:寻津录 威妥玛 北京官话口语 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72.1;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次6-8
  • 0 绪论8-11
  • 0.1《寻津录》的作者及其成书8-9
  • 0.2《寻津录》研究意义9-11
  • 1《寻津录》体例一览11-21
  • 1.1 《天类》11-13
  • 1.2 《圣谕广训》13-16
  • 1.3 《练习》16-19
  • 1.4 《北京话音节表》19-21
  • 2《寻津录》第一册汉语译文21-172
  • 2.1 序21-23
  • 2.2 第一部分:《天类》23-112
  • 2.3 第二部份:《圣谕广训》第一章112-133
  • 2.3.1 序言112-113
  • 2.3.2 格言——敦孝弟以重人伦113-114
  • 2.3.3 PAHAPHRASE 部分114-117
  • 2.3.4 OBSERVATIONS 部分117-133
  • 2.4 LITERALENGLISH 部分133-137
  • 2.5 第三部分:《练习》137-172
  • 2.5.1 Section I 北京方言声调和发音练习137-157
  • 2.5.2 Section II 按声调发音安排的练习157-164
  • 2.5.3 Section III 北京官话口语的声调和发音164-172
  • 3《寻津录》特点、价值及威氏存在的问题172-179
  • 3.1 特点172-173
  • 3.1.1 使用对象的特点172
  • 3.1.2 所选语料的特点172-173
  • 3.1.3 教学安排上的特点173
  • 3.2 价值173-178
  • 3.2.1 反映 19 世纪中期北京民风民俗173-174
  • 3.2.2 反映 19 世纪中期北京话面貌及历时变化174-177
  • 3.2.3 反映 19 世纪中期西方人的汉语及汉语习得观念177
  • 3.2.4 对今天对外汉语教学及教材编写的启示177-178
  • 3.3 威氏所存在的问题178-179
  • 4 结语179-180
  • 参考文献180-181
  • 附录181-196
  • 后记19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美兰;陈思羽;;清末民初北京口语中的话题标记——以100多年前几部域外汉语教材为例[J];世界汉语教学;2006年02期



本文编号:9914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914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1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