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汉语言论文 >

仁学人本主义伦理学与人文科学的符号学方向——论南京“世界符号学大会”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10-08 08:02

  本文关键词:仁学人本主义伦理学与人文科学的符号学方向——论南京“世界符号学大会”的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仁学 人本主义 伦理学 与人 文科 学的 符号学 方向 南京 世界 大会 意义


【摘要】:由国际符号学学会主办的"第11届世界符号学大会"2012年10月5~9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召开,这是世界符号学大会首次移师亚洲。本次大会筹备会顾问、国际符号学学会副会长李幼蒸先生在会上作了主题讲演并致闭幕词。众所周知,李幼蒸先生从事符号学研究三十余年,相关著译甚夥,对于符号学在中国及世界华文文化圈的引介与推广,对于加深汉语学界对西方哲学与中西文化的理解与研究,均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深刻反思以哲学为中心的基本教义主义的限制性与排他性的基础上,李幼蒸先生完成了其学术思想的第一次转向——从哲学转向更为完整的、立基于机构性泛语意分析、以跨学科为导向的符号学理论。近年来,李幼蒸先生将其研究视角扩展到当代人文科学的诸多领域,从而开启了他研究思路的第二次转向:由学术体制内泛语意分析跨步迈向以人为本的伦理学。这种新人本主义伦理学强调知识分子对增进人类福祉的社会责任,试图促成一种历史上有效的主体伦理学的现代化复兴。本文即系李幼蒸先生根据会议讲演稿及闭幕式致词整理而成,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他在符号学研究方面的最新思考,阐释了他有关符号学对于推动中国人文科学可能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相信,刊发此文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符号学研究,对于促进中西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均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 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
【关键词】
【分类号】:H0-05
【正文快照】: 中国文化思想史现代化时期已历经整整一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已达六七十年,冷战结束、全球化开始也整整二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多年,各方面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恰恰在此时段中国人文理论学界迎来了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在六朝古都南京召开世界人文

本文编号:992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92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b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