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评点中的比喻手法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评点中的比喻手法
【摘要】:明清小说评点家在批评小说时经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引用等等。比喻手法在《红楼梦》评点中运用广泛且独具特色。本文旨在分析《红楼梦》各家评点本中比喻手法的运用和各种喻体,《红楼梦》评点中比喻手法的特点、现代《红楼梦》评点者对比喻手法的承继等。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红楼梦》 评点 比喻手法 喻体
【分类号】:I207.411;H15
【正文快照】: 一、比喻手法在《红楼梦》评点中的运用《红楼梦》评点者对比喻手法的运用烂熟于心,信手拈来,小说评点的随意性与不成系统,使得喻体纷繁庞杂,取象人身的眼目筋骨,取象自然的山水鸟兽无所不有。根据这些喻体在《红楼梦》评点中出现的次数及普及的范围,本文对喻体进行分类,主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红梅;;试析王伯沆《红楼梦》评点之“化出”论[J];菏泽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曹长青;;诗的比喻技巧[J];诗探索;1982年01期
3 陈宗辉;;诗家笔下的巧比妙喻[J];名作欣赏;2009年11期
4 李根亮;;试论脂砚斋对《红楼梦》的接受[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胡倩茹;;析陈其泰点评《红楼梦》中的人物性格[J];作家;2009年10期
6 蒋勇;;《长江三峡》比喻手法的妙用[J];文学教育(下);2009年08期
7 薛超睿;;朱瓣香和他的《读红楼梦诗》[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张振昌;;《红楼梦》甲戌本新论——纪念重印《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石头记》[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9 吕世媛;;白居易讽谕诗比喻修辞的特点[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曹金钟;;《红楼梦》中时序“矛盾”研究述论[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雪梅;;让《红楼梦》青春永驻[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振江;;西文版《红楼梦》:一个促进文化交流的成功的经验[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学文化的对话与共生”外国文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顾鸣塘;;论《红楼梦》中人物与回目之关系[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4 何大堪;;论《红楼梦》的人物系统[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5 汪道伦;;《红楼梦》中的枢纽性人物——贾母[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6 余莹;;试论《红楼梦》对《镜花缘》的影响[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龚景春;;瞿秋白与《红楼梦》[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5辑)[C];2011年
8 刘宗棠;;领会“《红楼梦》的当代意义”的R劶荹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傅安辉;;《红楼梦》的现实意义——谈巨著给当代人的警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姣;;梦在红楼外——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谈红学研究的走向[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洋 实习生 张浩;观众对红楼爱之愈深,评之愈切[N];北京日报;2010年
2 吴文科;续写由人 妥否有天[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为八十回本赢得更多的读者[N];文学报;2011年
4 施方波 施世庭;《红楼梦》里的茶学[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5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N];光明日报;2011年
6 王蒙;《红楼梦》中的人生意义[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周汝昌;《红楼梦》改编之思[N];中国艺术报;2005年
8 张昌华;苏版《红楼梦》谈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9 吴修安 李明强;《红楼梦》出自谁之手有新说[N];西部时报;2008年
10 演讲人 冯其庸;《红楼梦》六十三回与中国西部的平定[N];光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瑞;20世纪《红楼梦》文学批评史论[D];山东大学;2010年
2 陶小红;张爱玲小说与《红楼梦》[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3 吴松林;《红楼梦》的满族习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陈骁;清代《红楼梦》的图像世界[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5 刘继保;《红楼梦》评点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6 蔚然;从写实主义视角重新研究《红楼梦》[D];复旦大学;2004年
7 李根亮;《红楼梦》的传播与接受[D];武汉大学;2005年
8 白军芳;《水浒传》与《红楼梦》的性别诗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周群华;《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波;清代庄子散文评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红楼梦》中“愚”的美学意蕴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任伟;《红楼梦》中请求言语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樊恬静;《红楼梦》意象叙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龚琼;清代《红楼梦》戏曲的艺术创造[D];集美大学;2010年
5 麦宇红;《红楼梦》“V+的+N”结构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欢;乾隆嘉庆之际题红诗研究[D];集美大学;2010年
7 赵仁军;略论《红楼梦》中的贵族母亲群像[D];安徽大学;2004年
8 金寒芽;《金瓶梅》与《红楼梦》关系探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吴莹华;《红楼梦》“石”能指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耿晓辉;《红楼梦》后四十回修订过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971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lw/99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