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学研究生创造力特征差异及其培养对策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
本文关键词:设计学研究生创造力特征差异及其培养对策研究——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 出处:《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综合性本领,创造力培养是设计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造性人格对于创造力的发挥与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威廉斯创造力倾向测量表》为基础,从创造性人格的角度对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研究生进行人格测试,从年级、专业类别、性别中寻找个体差异,并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类别、不同性别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实践结果显示该对策符合实际需要,有其科学合理性。
[Abstract]:Creativity is human's unique comprehensive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design. Creative persona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cultivation of creativity. From the angle of creative personality, the author tests the personality of the postgraduates in the College of Ar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ooking fo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from grade, major category and gender, and from different grades and different professional categor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of different sex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ntermeasures meet the actual needs and have scientific rationality.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创造力特点及培养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50-4
【正文快照】: 前言创造力在设计教育及产品开发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以创造性思维及创造性人格为中心的创新能力,是高等院校设计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和关键。创造力的培养是未来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1]培养和造就创造性人才,不仅是思维的开发,更是人格的培养。科学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覃宪儒;蔡立丰;;浅析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及其培养[J];学理论;2010年20期
2 刘元风;;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12期
3 胡文娟;张宗登;;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策略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08期
4 张胤;徐宏武;;基于实证的硕士研究生创造力倾向研究及其教育学诠释[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5期
5 余小荔;杨丽娟;;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环境艺术专业公共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J];文教资料;2012年15期
6 丁继军;凌霓;;项目教学法在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功能探析——基于文化创意产业背景的设计艺术学研究生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孙丽丽;;创造型人格的特征及其养成[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刘合群;左超;;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金字塔”模式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洁;研究生创造力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佳欣;对吉林省高师院校美术研究生培养现状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任炀;本科生导师支持行为对大学生创造力倾向影响的实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枝玲,施建农;创造性人格的研究模式及其问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志欣;;创造性人格及其建构的教育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周阿成;为公众培养艺术设计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公共艺术专业培养模式[J];雕塑;2003年04期
4 石国兴;创新精神、创造性人格及其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3期
5 侯秋霞;;大学生性别角色与创造性倾向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屠曙光;;当前我国设计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3期
7 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孙崇文;;“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9期
9 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4期
10 纪宝成;对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几点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书延;大学生元认知与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2 崔韦;公共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祝帅;;从研究方法的演变看设计艺术学研究的进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年02期
2 ;谭旭红作品[J];文艺争鸣;2010年14期
3 李倍雷;;一部方法与方法论的力作——评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J];艺术学界;2011年01期
4 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的对象及范围[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徐晓庚;;设计及其研究对象与方法[J];设计艺术;2003年03期
6 郑立君;建立中国的设计艺术学——李砚祖先生的设计艺术学思想[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宋佳玮;杨君顺;;设计艺术学的特征分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8 叶小虎;;从设计艺术学的包容性角度研究目标系统设计[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年03期
9 陈卫汝;;设计艺术学基础实验课程改革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年08期
10 刘立园;周兴军;;艺术与技术对设计的影响及思考[J];科学之友(B版);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基玫;;对艺术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尹定邦;;设计移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尚丛丛;;如何看待设计批评的作用?[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4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黄雪飞;;从创意产业热看文化与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宋建明;;“创意产业”,,一条需要各方努力的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袁金戈;;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创业教育研究与实现[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8 黄群;;造型艺术设计中的自然情结[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9 杨野;;关于平面意象形教学法的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叶敏;;设计色彩的理性反思——关于设计色彩调和的理论[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黄小驹;中国设计艺术院挂牌成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三水;春风化雨十五年[N];中国包装报;2004年
3 方子强;打造设计英才[N];中国纺织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岑;心理学视角的设计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2 欧芹;北欧设计对中国未来设计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倩;设计艺术教育与人文精神[D];厦门大学;2007年
4 吴茜婷;“超设计”:新艺术形态下的设计意识变革[D];河南大学;2012年
5 纪如彬;西方博物馆设计教育之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马淑红;基于触摸体验的设计应用[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高兴;设计平等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8 李晓慧;艺术设计中的形态结构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09年
9 李刚;楚式纹样的设计艺术学诠释及应用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10 王智勇;现代性:社会历史、艺术及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365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36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