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梅山水库消落带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

发布时间:2018-03-28 20:37

  本文选题:水库 切入点:消落带 出处:《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根据梅山水库消落带地形、土壤及岩石裸露率等因子,将其划分为斜坡地、急坡地和岩石边坡3种立地,分别进行树种筛选和栽培措施研究。通过不同水位临界点各样地植物成活率和生长量对比,分析植物衰退及死亡的原因并找出替代树种。研究表明,随着坡位和海拔高度上升,植物常年受水淹时间越短,且水淹深度越浅,其植物长势提高,与此同时植物受干旱胁迫增加,植物长势于海拔119 m处达到最大值。相同淹水和干旱条件下,垂柳枝条萎蔫严重,死亡率约为55%;旱柳生长情况最好,成活率约为86%;该几种乔木树种成活率为旱柳水杉竹柳乌桕枫香垂柳,马尾松栽植于消落带上部未受水淹,因耐瘠薄而正常生长。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factors such as topography, soil and rock exposure rate in the falling zone of Meishan Reservoir,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of sites: slope, steep slope and rock slope.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plant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at different critical points of water level, the causes of plant decline and death were analyzed and the alternative tree species were fou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lope position and altitude, The shorter the duration of perennial flooding and the shallower the depth of flooding, the higher the plant growth,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plant growth reaches its maximum value at 119 m above sea level. The wilted branches of weeping wilt are serious, the mortality is about 55. The growth of willow is the best, and the survival rate is about 86.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se tree species is the weeping willow of Sapium sebiferum and the Masson pine planted in the disappearing zone without being flooded. To grow normally because of resistance to barren.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安徽省梅山水库管理处;
【基金】:安徽省水利厅科研及技术咨询项目“梅山水库植被恢复技术研究”([2014]09)资助
【分类号】:S7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勇;;安徽省金寨县森林资源状况调查及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2 李艳丽;李永杰;;土壤铅胁迫对旱柳生长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年13期

3 苏维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2期

4 汤显强;吴敏;金峰;;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模式探讨[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2年03期

5 王建超;朱波;汪涛;;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淹水后草本植被的自然恢复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6 牛志明,解明曙;三峡库区水库消落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期思考[J];科技导报;1998年04期

7 杨卫东;陈益泰;王树凤;;镉胁迫对旱柳矿质营养吸收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09年04期

8 彭小平;樊军;米美霞;薛智德;;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旱柳树干液流差异[J];林业科学;2013年09期

9 王富;李红丽;董智;董鲁光;孙明高;;城市周边破坏山体的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及其植被恢复措施——以山东淄博市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年01期

10 杨斌;石培贤;;刘家峡水库柳树固岸林防护效应试验[J];水土保持通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红侠,耿明;低分子有机酸对土壤氟吸附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杨力,于淑芳,宋国菡,张民,丁光国;山东高产粮田腐殖质组成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1期

3 董晓霞,郭洪海,孔令安;滨海盐渍地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盐分特性和肥力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1期

4 蒋庆功,万广华,李涛;蔬菜主产区耕地管理与质量状况调查[J];山东农业科学;2003年06期

5 孟庆华;李根英;王吉光;王刚;张延亮;;山东褐土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6 陈建美;蔡葵;赵征宇;柳伟英;;地膜覆盖对青花菜吸肥特性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7 葛晓轩;孟庆华;李根英;;泰安、威海棕壤高产农田的供磷特性[J];山东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8 江丽华;刘兆辉;张文君;陈清;郑福丽;王梅;林海涛;;高产条件下大葱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7年01期

9 王月明;孙万刚;李红梅;江丽华;;山东寿光日光温室土壤有效钾的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0 王月明;李红梅;董建恩;郑福丽;江丽华;;石油污染物对小白菜生物量、生理指标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春艳;陶乐明;刘枫;赵俊兰;;安徽沿江地区水稻施钾效应研究[A];土肥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成群;黄宝灵;张明慧;秦武明;李志先;韦立秀;;桉树×相思树混交与纯林土壤微生物区系比较[A];微生物实用技术生态环境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杜运领;陈晨宇;;三峡库区开县消落区治理模式的探讨[A];全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及生态修复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许川;舒为群;曹佳;汪洋;;三峡库区消落带富营养化及其危害的预测和防治[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淮宗安;李惠萍;张晓梅;;黄土高原生物措施治理水土流失效益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6 蔡利华;奉文贵;贡万辉;;农化分析中容量分析计算方法的剖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7 杜运领;陈晨宇;芮建良;;三峡库区开县消落区治理模式的探讨[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8 吕品;于志民;马献发;;低酸催化水解稻草制备腐植酸的工艺研究[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裕;;甘肃靖远县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水平及评价[A];甘肃省化学会二十六届年会暨第八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朝禧;张波清;;水库消落区土地资源的健康开发与库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资源的保障能力研究[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江山;保护性耕作对旱区小麦—菘蓝轮作土壤生态及作物生理特性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祯;基于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土壤水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光辉;江苏部分地区土壤属性高光谱定量估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刘君昂;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高述超;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郑元;刺槐光合生理特征与固碳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葛东媛;重庆四面山森林植物群落水土保持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刘楠;缙云山典型林分对径流水质的作用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杨浩;保水剂对黄绵土、褐土及沙土物理特性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王伟;三峡库区紫色砂岩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及其形成机理[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珊珊;合肥环城公园不同群落类型碳贮量特点[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鹏;烟台峰山破坏山体周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效果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伟伟;宣木瓜果实生长发育及主要营养物质动态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汪永文;枞阳马尾松混交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5 薛杨;辽河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6 仲彩萍;重离子辐照玉米品质分析与蛋白质多态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光钺;栗瘿蜂致瘿生物学及其对寄主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8 郑翠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重油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韩化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DDT复合体系在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郑海峰;土壤中的锰及其在土壤—蔬菜系统中转移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亮;安徽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发展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4年01期

2 贾春生;迟德富;胡隐月;;森林植物群落对昆虫群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3 杨朝东;张霞;向家云;;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及分布特点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4 关卓今;金桂琴;侯旭峰;吴敬东;尹玉冰;潘卫国;李其军;;密云水库库滨带区域类型划分[J];北京水务;2007年05期

5 苏维词;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调控[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4年02期

6 魏朝富,高明,车福才,欧阳柬,罗长寿,谢德体;三峡库区中低产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与小麦吸收的关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2期

7 王学雷,蔡述明,任宪友,陈世俭;三峡库区湿地生态建设与保护利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2期

8 谭婷,王昌全,李冰,何鑫,张隆伟,杨娟;成都平原土壤铅污染及其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9 林建伟,王里奥,赵建夫,张军,袁辉;三峡库区生活垃圾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10 袁辉;王里奥;詹艳慧;黄川;胡刚;;三峡库区消落带健康评价指标体系[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将;三峡库区镉等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及转化规律[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囊;5种阔叶绿化树种对土壤Cu污染的耐性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瑞梅;王晓荣;肖文发;郭泉水;;消落带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10年04期

2 揭胜麟;樊大勇;谢宗强;张想英;熊高明;;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叶片光合与营养性状特征[J];生态学报;2012年06期

3 田相娟;;山东省临沂市沂河消落带植被调查分析报告[J];山东林业科技;2013年02期

4 余敏芬;方佳;何勇清;林太本;郑炳松;王强;;水蚀对千岛湖消落带土壤氮素影响的数值模型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5 廖世纯;韦桥现;蔡健和;蒙炎成;高国庆;李扬瑞;张永祥;;广西水库消落带植物群落调查[J];中国水土保持;2008年08期

6 陈海生;黄志强;冯伟荣;;水库消落带植物枫杨降污效应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年16期

7 吴江涛;许文年;陈芳清;戴方喜;郑江英;;库区消落带植被生境构筑技术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2007年01期

8 郑海金;杨洁;谢颂华;;我国水库消落带研究概况[J];中国水土保持;2010年06期

9 郭泉水;洪明;康义;裴顺祥;程瑞梅;;消落带适生植物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10年04期

10 周明涛;杨平;许文年;肖海;;三峡库区消落带植物治理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郑海金;杨洁;谢颂华;;中国水库消落带研究概况[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程龙飞;易忠玖;;绿维护岸结构在三峡库岸消落带的应用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3 王定勇;朱金山;马明;赵蕾;孙荣国;;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环境中的汞[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周月敏;张磊;吴炳方;李伟萍;;基于HJ-A/B星CCD、SPOT5三峡消落带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5 吴起鑫;韩贵琳;安艳玲;唐杨;李富山;;三峡水库兰陵溪小流域消落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雷霞 秦勇;三峡库区消落带将造成严重环境污染[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张洁 戴娟 何清平;将消落带营造为绿色生态长廊[N];重庆日报;2009年

3 记者 张孺海 李新龙 通讯员 周兵 张世梅;弥合消落带的创伤[N];湖北日报;2010年

4 记者 聂廷勇;三峡消落带初步测定[N];中国环境报;2003年

5 记者 李先宏 通讯员 汤波;让消落带披上“绿装”[N];湖北日报;2006年

6 ;世界级生态难题能否破解?[N];中国花卉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夏静邋潘剑凯 夏斐 谢文;绿化消落带:让青山碧水无间[N];光明日报;2007年

8 实习生 房宁;要谨慎发展种植业[N];农民日报;2003年

9 记者 向婧 通讯员 石体刚;武隆美国竹柳绿化芙蓉江消落带[N];重庆日报;2011年

10 徐旭忠;三峡库区消落区资源开发利用面临三大风险[N];经济参考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川;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重建模式及健康评价体系构建[D];重庆大学;2006年

2 康义;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植被动态变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夏智勇;重庆三峡水库消落带植物分布特征与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张彬;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有机质、氮、磷分布特征及通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艾丽皎;南川柳对三峡消落带干湿交替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立刚;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淹水碳氮磷释放及消落带氮磷交换通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2 甄姿;官厅水库消落带的遥感探测及其健康评价[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3 邓聪;三峡库区消落带景观格局特征及时空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王虎;滨江消落带景观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李茳;水库消落带生态系统恢复重建规划与健康评价[D];广西大学;2012年

6 郭松松;三峡库区消落带磷赋存形态及吸附/释放规律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7 王晓阳;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8 李萍;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水体中汞的时空分布[D];西南大学;2013年

9 周丹;消落带稳定机理及对策跟踪[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10 王小飞;三峡库区(重庆开县)消落带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779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6779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d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