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陶瓷文化价值与传承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2 17:03
本文选题:陶瓷 + 五代十国 ; 参考:《上海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承唐启宋的大分裂大融合时期,割据战乱下文化交融并发展,使得五代十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而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国粹——陶瓷也随之发展、裂变、融合、衍生,形成了五代十国所特有的陶瓷文化与价值,成为中国陶瓷艺术、陶瓷文化发展的重要节点。然而,现代社会在对五代十国陶瓷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中,存在对其智慧的误读、价值的忽视、艺术特色的单一认定等问题,这些对正确理解、继承和发展五代十国陶瓷都带来了巨大的阻碍,使五代十国陶瓷艺术的价值与意义被淹没于历史的发展之中。介于此,笔者希望首先通过建立五代十国陶瓷资料体系,相对系统全面地掌握五代十国陶瓷的资料,廓清五代十国陶瓷的历史发展样态与轨迹,从而提取其所蕴含的最具价值的核心元素,并从显性与隐性两方面详细地分析核心元素的意义,再以五代十国陶瓷所蕴含的核心元素为标准,反观当代社会中对五代十国陶瓷文化的传承、发展、利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相应的预期,为文化产业、产品设计、陶瓷复仿制、艺术创作等领域服务。本文正文部分分四章,采用“构建体系”、“史线勾勒”、“元素提炼”、“传承应用”的线性逻辑结构。第一章烘托出五代十国的时代环境并对其陶瓷文化相关资料进行基本梳理与归纳总结,提出构建“五代十国陶瓷文化资料体系”并对其进行评析。首先交代五代十国历史背景以及梳理陶瓷窑口基本概况,关注到这一时期分裂割据下的发展引起了不同区域个性的产生,藉此陶瓷艺术发生重要裂变。于是借鉴自然学科“体系”概念,期望以科学、完整的方式梳理、归纳五代十国陶瓷相关资料,故提出并构建“五代十国陶瓷文化资料体系”。最后对该时段陶瓷艺术提出盛唐延续与自由开放的价值评论。第二章通过对五代十国陶瓷文化从五代至今的史线勾勒,观察五代十国陶瓷文化的衍传流变样态。首先讨论了后周柴窑对北宋名窑系的直接影响以及越、耀二窑由五代至北宋的衍传样态。而后勾勒出宋以后五代十国陶瓷文化的嬗变,包括元、明、清三朝的缺失,民国刘子芬、傅振伦对五代陶瓷“造诣极高”1的追忆以及1949年后耀州窑复仿制的少量五代作品。最后回到当下,初步探讨目前关于五代十国陶瓷文化的继承样态。第三章为本文核心部分,提出“陶瓷文化核心元素”概念,并对“五代十国陶瓷文化核心元素”进行科学提炼,并提出一套从建立资料体系到合理提取元素的基本方法。首先提出“核心元素”概念与提取“核心元素”路径,第二节与第三节分别从胎质、釉色、器型及纹饰四方面与组配规律与时代特质两方面提炼“五代十国陶瓷文化显性核心元素”与“五代十国陶瓷文化隐性核心元素”。第四章是在前文已合理提取五代十国陶瓷文化核心元素的基础上对当代陶瓷产业进行对比、剖析,并提出合理建议。首先对本文从资料构建到核心元素提炼再到传承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以路径图的形式展现本文的思路及成果。之后以第三章所提炼之五代十国陶瓷文化核心元素观察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耀州窑博物馆、耀州窑唐宋陶业有限公司以及2010年“十大名窑”的奖杯设计等“五代十国”陶瓷传承利用案例。最后对中国陶瓷文化传承利用路径的趋势提出建议。结论与展望是对本文研究成果的归纳总结,期待本研究能够引起更专业、权威的个人与机构对中国陶瓷文化传承的重视。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e five - generation and ten - nation ceramic art has a great obstacle to the development , fission , fusion and derivation of the five - generation ceramic art . In chapter 1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five - generation ceramic culture has caused the development of five - generation ceramic culture .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枫 ,任爽;五代分合与南唐的历史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05期
2 陈衍麟;安徽繁昌柯家村窑址调查报告[J];东南文化;1991年02期
3 方忆;;唐代越窑青瓷刻划花之相关诸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01期
4 权奎山;;唐五代时期定窑初探[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04期
5 项坤鹏;;古陶瓷学会2008年泉州年会暨中国古外销陶瓷学术研讨会综述[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02期
6 厉祖浩;;吴越时期“省瓷窑务”考[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3年03期
7 项坤鹏;;中国古陶瓷学会2011年年会暨龙泉窑学术研讨会综述[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2年02期
8 王家广;;耀州瓷、窑分析研究[J];考古;1962年06期
9 张光明;毕思良;;山东淄博窑址出土的油滴黑釉瓷器[J];考古;1988年09期
10 王吉允;;江西省吉安县发现吉州窑瓷器[J];考古;1991年10期
,本文编号:1740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740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