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新世纪以来大陆校园青春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03 16:48

  本文选题:校园青春片 + 叙事母题 ; 参考:《湖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青春片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独特电影类型,最早产生于电影工业技术领先的美国,其后在日本、泰国、韩国等地有了深远的发展。而校园青春片作为其中的一个亚类型片种,在结合了各国家各地区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道德传统等元素后形成了个性分明、风格迥异的青春电影,如美国的轻喜剧风格、日本的纯爱系列和“青春残酷物语”、台湾的小清新风格。中国大陆的青春片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在民族的大灾大难和政治意识形态钳制严密的条件下,对广大青年个体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的表现往往被置于群像式的宏观叙事中,成为政治意识和观念的图解,电影主题在命题作文的制约下无法施展拳脚,人物形象也是面目模糊,缺乏青年个性式的自由展现。由于改革开放的实施,文化自由生长的环境得到拓宽,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开始真正出现校园青春电影。这一时期该类电影的产量稀少,大陆校园青春片在此滥觞但随后并没有形成观影热潮,整个九十年代大陆校园青春片也是稀落出现,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新世纪伴随着全球化与一体化浪潮的勃然发展、大众文化的日益成熟以及消费主义的悄然兴起,新的社会思潮和生活方式深刻地改变着青年人的认知模式,校园文化开始变得丰富多彩,将校园作为表现青年人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特定空间的影片越来越多。从《致青春》到《小时代》系列,从《匆匆那年》到《同桌的你》,他们用影像带领观者重温青春,重叙那些年珍贵、单纯而美好的校园时光。从电影市场考虑,这些电影往往以小博大,用较低的生产成本收获巨大的票房价值和观众的喜爱。本文立足于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校园青春片的实际创作,在廓清青春片及校园青春片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电影文本出发,利用叙事学、青年社会性等相关知识对该类型电影作出一定分析:绪论部分主要交代论文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论文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等。第一章,叙述大陆校园青春片的发展脉络。在对青春片及校园青春片的概念作出界定后,梳理在不同的社会语境下中国大陆校园青春片的发展历程,对其作出整体性认识。第二章,归纳大陆校园青春片中的故事母题。成长母题、爱情母题、寻找母题是大陆校园青春片中的三大母题,从叙事题材和受众接受心理来探讨该类电影大受欢迎的原因。第三章,分析大陆校园青春片中的角色功能。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归纳总结此类影片中独特的人物形象,阐明人物形象的设定对故事情节、影片叙事的作用和影响。第四章,研究大陆校园青春片中的视听艺术。画面与声音,构成了一部电影独特的视听语言,两者缺一不可。电影影像的美学风格一方面凸显再现性的真实感,一方面追求表意性的主观化色彩;在声音处理方面,人物对白、音乐选择、音效设计共同参与了影片的情节内容,推动了影片的叙事节奏,同时给予观众愉悦的审美享受。
[Abstract]:As a unique film type widely used by the film industry , the youth has developed far - reaching development in Japan , Thailand and South Korea . On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history , the youth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has been put into the macro - narrative of the group - like form . On the one hand , the subjective color of ideality is sought ; in the aspect of sound processing , the characters dialogue , music selection and sound effect design participate in the plot content of the film , promote the narrative rhythm of the film , and give the audience a pleasant aesthetic enjoyment .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J9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琳;;中美校园电影中的成长主题比较分析[J];电影文学;2015年24期

2 水灵;;国产青春片市场需要怎么走(下)[J];中国电影市场;2015年10期

3 陈旭光;李雨谏;;多元格局渐显、艺术话语流变与时代的文化症候——2013年中国电影[J];创作与评论;2014年02期

4 彭洋捷;;不合理的青春电影——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J];新世纪剧坛;2013年04期

5 高山;;全民“青春”事件下的怀旧消费——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观国产青春片的市场际遇[J];当代电影;2013年07期

6 赵梦然;;狂欢与反思——2011年暑期档电影市场盘点[J];当代电影;2011年10期

7 胡清;蔡海波;;新世纪以来中国内地青春电影思考[J];电影文学;2010年20期

8 陈墨;;当代中国青年电影发展初探[J];当代电影;2006年03期

9 陈旭光;;第六代导演:“现代性”危机与青年身份焦虑[J];艺术广角;2003年02期

10 黄平;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生活方式·消费文化[J];中国软科学;1994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苗;近年来国内外青春电影情节编排特色[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源潮;新世纪以来大陆青春校园电影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绍杰;新世纪以来内地青春校园电影的叙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4 罗慧康;青春何处安放?[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5 李雪雪;90年代以来的大陆青春电影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吴倩;影像青春物语[D];西南大学;2013年

7 张晓波;中国内地和日本青春纯爱电影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张捷;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青春启示电影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9 谢舒曼;新生代电影的青春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洋;中国青春电影发展流变论略[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39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839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4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