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横岗片区再生水规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0 13:23

  本文选题:再生水 + 分质供水 ; 参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水资源短缺是影响深圳发展的四个“难以为继”之一,节约用水已成为保障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战略。目前深圳市城市再生水主要回用于环境用水,较少用于工业用水、市政杂用水[1],替换节约优质饮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紧张矛盾的效果尚未体现。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雨水和再生水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建议》,提出到2020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至少达到80%,其中可替代城市自来水供水的水量达到20%,其余以河道景观水的补水为主。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系统科学的城市雨水和再生水供水系统,形成“分质供水”的城市供水体系。本论文落实和深化了《深圳市再生水布局规划》,结合再生水相关政策,对规划区内现状再生水系统和潜在用户进行了全面梳理,紧扣区域特点,对再生水系统用户、需求、水质目标、管网规模、管网布局及平差优化、管网压力、安全等要素进行了全面设计,不仅解决了规划区水资源供需矛盾,还对非常规水资源进行了利用,具有“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双重含义。
[Abstract]:Water shortage is one of the four "unsustainabl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Water conservation has become the urban strategy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enzhen. At present, the urban reclaimed water in Shenzhen is mainly reused in environmental water, less in industrial water, and municipal miscellaneous water is used [1], the effect of saving high quality drinking water resources and alleviating the contradi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ension has not been realized yet. According to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Shenzhen Municipal people's Government on strengthening Rain Water and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Renewable Water Resources", it is proposed that by 2020,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urban sewage regeneration is at least 80%, among which 20% water supply can be substituted for urban tap water supply, and the rest is mainly made up of river landscape water. The urban Rain Water and reclaimed water supply system with reasonable layout and scientific system have been built to form the urban water supply system with separate quality water supply.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d deepens the layout Planning of reclaimed Water in Shenzhen City. Combined with the relevant policies of reclaimed water, the paper comprehensively comb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eclaimed water system and potential users in the planning area, and closely link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gion, and demands the users of the reclaimed water system. Water quality objectives, pipe network scale, pipe network layout and adjustment optimization, pipe network pressure, safety and other factors are comprehensively designed, which not only solv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planning area, but also makes use of unconventional water resources. It has the dual meaning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91;X70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纪涛;苏丽娜;西伟力;杨健;;天津市再生水利用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6期

2 宋桂龙;谭一凡;谢良生;梁辉强;肖国增;苏德荣;韩烈保;;深圳特区再生水现状分析及利用对策探讨[J];节水灌溉;2009年09期

3 ;北京市再生水缓解缺水矛盾[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年09期

4 于颖;张新民;陈利顶;赵荣国;;合理利用再生水缓解城市缺水压力[J];北京观察;2009年08期

5 元淑清;吕春光;赵主林;;浅谈如何发展城市再生水利用[J];内蒙古水利;2009年06期

6 吕荣胜;李璨;;城市再生水利用及市场化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薛秀春;;水尽其用 方得长流——加强再生水利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5期

8 刘春洪;卢世煜;王东辉;;唐山市推进再生水利用的有益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1年01期

9 吕立宏;;再生水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1期

10 陈卫平;;美国加州再生水利用经验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工程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月红;;发掘再生水价值,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A];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沈坚;;推进浙江省再生水利用的途径及政策建议[A];中国原水论坛专辑[C];2010年

3 贾凤伶;刘应宗;;基于循环经济的再生水利用模式及对策探讨[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4 唐福生;李殿海;李育宏;;天津市中心城区再生水利用现状分析[A];全国排水委员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甘庆午;任丽艳;;浅谈再生水输配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问题[A];第七届中国城镇水务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S16:其他相关的理论、技术、方法等[C];2012年

6 张晓峰;刘详举;赵乐军;;我国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管理特点分析[A];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廖昭华;张卫红;;城市再生水利用系统规划供需平衡及压力分析——以北京市大兴新城为例[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邵辉煌;方先金;黄鸥;;再生水用于城市景观环境水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A];2010年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彭致功;杨培岭;刘洪禄;;北京缺水危机与再生水合理利用[A];2003年北京“水与奥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京;王强;王军;;绿色北京建设发展之中心城再生水利用[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飞鹏邋杨晓斌;本市去年使用再生水3.6亿立方米[N];北京日报;2007年

2 记者 冯劲松邋实习生 辜丽 通讯员 张军;中小规模再生水利用缘何成江城新宠?[N];长江日报;2007年

3 记者 李坤;北京:专家和市民代表建言用好再生水[N];中国水利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李坤;北京谋划再生水供需“对接”[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汪新波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发展再生水亟需政策支持引导[N];中国水利报;2006年

6 李卫卫;谁挡住了再生水的回用路[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记者 景鹏邋通讯员 张轶博;本市利用再生水占用水量14%[N];北京日报;2007年

8 周振勇 轩永利;再生水成为北京的新水源[N];北京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徐文青;再生水:首都发展不可或缺的第二水源[N];中国水利报;2007年

10 杨文杰;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视察再生水利用[N];昆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克;北京市典型河湖再生水补水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相楠;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及其环境经济影响的动态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3 李旭;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的环境经济综合影响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唐运平;盐碱地区再生水景观河道水质改善与生态重建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宋杨;西安市再生水推广利用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6 马进军;城市再生水的风险评价与管理[D];清华大学;2008年

7 胡海珠;河湖防渗条件下包气带再生水反应运移及其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于德淼;景观用再生水水体富营养化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青;天津市再生水建设与使用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魏益华;再生水灌溉对蔬菜品质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韩思茹;再生水资源定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峰;再生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水文地球化学作用的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杨雅银;再生水灌溉绿地的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6 雷妮;城镇再生水资源配置方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张志敏;呼和浩特市再生水水质动态及滴灌堵塞效应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娜;再生水—土壤—蔬菜体系中Pb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刘洋;横岗片区再生水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艳艳;再生水生命周期综合价值模型与量化[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147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9147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e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