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城市滨水区后工业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10 07:05
【摘要】:滨水区一直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随着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的优势使得城市滨水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工业用地。然而因为逆工业化、水运衰退等诸多的原因,一些滨水工业区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开始走向衰败,成为了鲜有人问津的废弃遗址。为了重新振兴衰败的城区,城市滨水区的复兴被提上日程。而人们在逐渐意识到这些看似破旧无用的废弃地是真正具有价值的遗产的时候,滨水区后工业景观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延续场地文化、复兴城市滨水区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滨水区工业遗产地场地的要素、特征和价值的分析,探究如何以不同类型的保护和再利用模式应对不同价值级别的工业遗产地,以及以不同类型的景观设计手法应对不同类别的场地价值载体,来达到保护场地重要遗产价值和发挥场地再利用价值的目的。并且通过对国外实践案例分类剖析,对比研究目前滨水区后工业景观设计的实践范例,最后得出研究成果对国内滨水区后工业景观设计的启示。
[Abstract]:Waterfront area has been an important area of urban developm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driven by industrialization, the advantages of traffic have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a large area of industrial land in urban waterfront area. However, due to deindustrialization, water transportation decline and many other reasons, some waterfront industrial areas have lost their former vitality, began to decline, and become the abandoned sites that few people care about. The revival of the waterfront is on the agenda in order to revitalize the declining urban areas. And when people come to realize that these seemingly dilapidated and useless abandoned lands are truly valuable heritage, the post-waterfront industrial landscape becomes a continuation of site culture in this context.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revive the urban waterfront is the 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in the waterfront.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deal with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of different value levels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conservation and reuse model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landscape design techniques to deal with different types of site value carrier to protect the site important heritage value and play the purpose of site reuse value. And through the overseas practice case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the contrast research present waterfront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 design practice example, finally obtains the research result to the domestic waterfront post-industrial landscape design enlightenmen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琴;;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的分析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9期

2 李宏伟;;城市滨水区景观整体设计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07期

3 姚刚;夏海山;;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新趋势的启示[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郭红雨;蔡云楠;;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再开发[J];热带地理;2010年02期

5 施春香;周鸣俊;;浅谈城市滨水区的潜在隐患[J];建筑设计管理;2010年10期

6 李淑玲;;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7 丁小兰;;城市滨水区开发管理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1期

8 卜少峰;党琼;;浅谈渭河综合治理中城市滨水区的塑造[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王晓鸣,李国敏;城市滨水区开发利用保护政策法规研究——以汉口沿江地区再开发为例[J];城市规划;2000年04期

10 胡海波 ,张孟哲;大连城市滨水区规划与建设[J];规划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栾继中;王建华;;浅析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的经验与启示[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2 佟磊;田冬林;郭凯;吴松梅;;从消费角度看赤峰城市滨水区的利用[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广文;柴江豪;;国外城市滨水区业态布局的经验及借鉴意义——以伊春中心城滨水区规划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何宁宁;马航;;国外城市滨水区开发功能定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许少伟;叶丽梅;;城市滨水区开发与保护新模式的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6 周国如;张朝辉;陈燕;苏蓉;;多元冲突背景下城市滨水区生态和谐发展的规划策略[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妍;;城市滨水区的复兴之路——国际经验对黄浦江南延伸段开发的启示[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8 辛艺峰;;基于城市滨水区域的环境色彩设计探析——以豫中长葛市清oi河景观带设计为例[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杨帆;;人·水·城市 和谐与活力[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崔予鲁;;突出地域特色,塑造城市滨水区景观——以安阳市洹河景观设计实践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永健 阎小培;滨水城市经营样板[N];北方经济时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李兆汝;城市滨水区:你的、我的、大家的[N];中国建设报;2005年

3 张殿才 王法才 王晨曦 孙建峰;超常规举措 高起点推进 跨越式发展(中篇)[N];鸡西日报;2011年

4 毕路德国际建筑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杜昀;“反渠化”,一种新的景观方式[N];中华建筑报;2013年

5 毕路德建筑顾问有限公司;五彩缤纷路,设计语汇复活千年城市江岸[N];中华建筑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杨扬;大型生态公园让城市宜居宜业[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陈谨之 本报通讯员 陈金玮;触摸广利河之韵[N];东营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王宝林;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的水域[N];中国建设报;2004年

9 宝龙;“三湾”规划显露城市机会[N];无锡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朱庆 本报通讯员 顾大福 许星 丁汉新;巧手绘得城如画[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吕宁;基于城市休闲指数的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路毅;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及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付军;人与天调的城市滨河区园林规划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恬;城市滨水区景观整体性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顾雯;城市滨水区旅游功能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刘倩;基于生态美学思想的城市滨水区设计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卞素萍;城市滨水区空间环境更新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5 曹丽平;城市滨水区产业旧建筑及地段的改造设计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6 杨志强;城市滨水区界面整合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7 崔延涛;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滨水区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陈敏;城市滨水区绿化景观设计[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9 刘莹;城市滨水区空间形态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周牡丽;城市公共游憩区规划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应用[D];南昌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610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2610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6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