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历史变迁调查研究
[Abstract]: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scenic spots are important contents in the planning of scenic spots. 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scenic spots of Nanyand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changes. On the basis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such as literature series and related academic papers and monographs on scenic spot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atural mechanism and humanistic causes of changes, and combs the context of the changes of scenic spots in South Yandang Mountain in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ing rat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cenic spots, interior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and cultural propaganda. The South Yandang Mountain Scenic spo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Pingyang County, Wenzhou City, with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rich cultural background. Since the late Tang and the five dynasties, senior monks have been willing to lead the mountain to open up to now for more than 1,000 years, the South Yandang Mountain scenic spot has undergone a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decline and renaissance is gradually composed of points in series and then spread out as the plane, forming a relatively systematic and organic regional pattern.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parts: 1, study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Nanyandang Mountain scenic spot vicissitude, including the natural mechanism and the humanity motive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spot, summariz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law of the historical vicissitude of the Nanyandang scenic spot; 2, as the main part, taking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a since the Western Jin Dynasty as the vertical axis, taking the social economy, population migration and major events as the horizontal axis, combing the vicissitude history of the scenic spots in South Yandang Mountain, and confirming each other with the previous text; 3. For the purpose of the conclusio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vicissitude of the South Yandang Mountain scenic spot is summarized, and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combined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 Yandang Mountain Scenic spo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984.1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丹;;对风景名胜与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建设信息;2006年03期
2 本刊编辑部;;进一步加强风景名胜资源管理保护——国务院法制办负责人就《风景名胜区条例》答记者问[J];中国建设信息;2006年21期
3 蔡德道;风景名胜区规划与建筑[J];建筑学报;1983年09期
4 仲跻止;;中国十大风景名胜[J];建筑工人;1988年04期
5 魏民;试论风景名胜资源的价值[J];中国园林;2003年03期
6 杨洪波;强化管理 严格保护 努力实现四川风景名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19期
7 魏民,李树山;论风景名胜资源的“评”与“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风景名胜[J];中国建设信息;2006年09期
9 王凌云;;广西部署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管理工作[J];广西城镇建设;2006年11期
10 陈涛;沈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区域结构特征及其保护管理策略——以四川省风景名胜体系为例[J];中国园林;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尤滋洲;;试论焦作市风景名胜旅游区当前的工作重点[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0年
2 何林福;李翠娥;;湖南省风景名胜资源开发与发展旅游业研究(摘要)[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3 仇保兴;;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若干问题[A];风景园林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论文集[C];2006年
4 王克陵;徐少华;;风景建设中的“神”景问题[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5 ;赵椿[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6 何模田;;保护、开发风景名胜、历史城镇的前置景观探索[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端阳[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8 罗来平;;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9 ;罗云[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10 刘道平;;论钓鱼城风景名胜资源的开发利用[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建设部城建司 郑淑玲;风景名胜资源亟待保护[N];人民日报;2000年
2 记者 赵永新;我国创建风景名胜示范区[N];人民日报;2001年
3 冯俊;正确处理发展旅游与保护风景名胜的关系[N];人民日报;2003年
4 ;问:《条例》对正确处理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作了哪些规定?[N];中国建设报;2006年
5 记者 何朝辉;专家将参与保护风景名胜资源[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6 记者 王芬兰;依法有效保护风景名胜[N];苏州日报;2011年
7 自治州副州长 张东兵;认真贯彻风景名胜区条例 推动自治州风景名胜事业跨越发展[N];巴音郭楞日报(汉);2011年
8 本报记者 邹伟 本报通讯员 宁佳;重污染企业水电都将提价 风景名胜资源将有偿使用[N];南京日报;2014年
9 记者 朱剑红;风景名胜经营管理划出4条“红线”[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夏光平;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刻不容缓[N];四川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晶;基于3S技术的黑龙江省风景名胜资源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胡敏;风景名胜资源产权的经济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3 周建东;城市风景名胜公园环境容量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晨豪;肇庆绿道景观调查与分析[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5年
2 赵文杰;南雁荡山风景名胜历史变迁调查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
3 侯宇楠;从风景名胜的发展窥探中国遗产保育和传承的实践[D];天津大学;2014年
4 李晓肃;北京风景名胜资源特色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5 崔浪;国家风景名胜道规划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
6 梁硕;长沙县风景名胜资源评价与开发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延波;风景名胜题咏诗与旅游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8 李帅波;河南省“南太行”风景名胜资源空间竞合分析[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崔露;传统风景名胜气象构景的历史经验智慧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10 陈彬彬;新安江—富春江风景名胜历史变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78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378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