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尺度丘陵山地风景区游览路线的规划与优化
发布时间:2021-01-13 22:41
【目的】探索小尺度山地景观观光游览路线规划的新方法及优化思路。【方法】以南京市栖霞山为例,采用GIS空间模拟工具,结合大数据和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远景、中景、近景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观赏路线。【结果】通过GIS空间模拟自然地理环境,运用大数据分析人文景点,共得到36个最佳观景点;通过景观多维视觉评价体系分析36个观景点,得到观景动线图;最终结合现状游览路线,叠加分析得到近、中、远3种类型山地景观最优化的观光游览路线,可以直观地反映每条观景路线的自然景观环境和人文景观节点。【结论】通过GIS空间模拟、大数据筛选、视觉评价体系和Rhino模型叠加分析相结合,构建山地景观观光游览路线可以准确引导游客游览观光,有利于山地景观旅游开发和保护。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4(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栖霞山山地景观观光游览路线优化示意
通过对研究区自然地理空间现状进行分析,建立逐层筛查标准,并依据旅游心理学、人眼视知觉习惯、风景区规划规范[30]等,研究其理想的观景点特征(表1),并运用ArcGIS技术,叠加分析高程、坡度、坡向、地表径流保护区和样地面积分析的结果,初步提取研究区30个理想观景点位置(图1)。2.1.2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人文景观节点分析
由于手机信令数据和网络共享平台上传照片数据具有地理坐标属性,因此可体现人们对该地点的参与度。手机信令数据的产生均由人群触发而产生,研究选取连续1周上午11:00的手机信令数据,可以精确显示平均每天的游客空间方位。同时,为了弥补游客数量季节性的变化所带来的数据片面性,从谷歌地球照片共享平台Panoramio选取全年累积共享照片数据1 638条,从雅虎旗下图片分享网站Flickr选取共享照片数据725条,将全部的照片信息转换成空间数据,并运用词频加权分析法(TF-IDF)与密度聚类算法(CFSFDP)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标志性人文景观观景点共计8处(图2),其中碧云亭和陆羽茶庄两处与自然地理空间分析所得观景点重叠。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得到的所有观景点,通过AutoCAD软件将所有观景点定位到栖霞山矢量地形图中,用属性查询命令PROPERTIES查询各观测点的坐标,并记录。运用全球移动定位系统(GPS),以影像矢量化的方式进行山地景观的记录和描述,在各个观景点以坡向的垂直方向120°进行环拍,共得到相应的山地景观影像36张,并用于多维景观视觉评价分析(图3)。
本文编号:2975681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44(0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栖霞山山地景观观光游览路线优化示意
通过对研究区自然地理空间现状进行分析,建立逐层筛查标准,并依据旅游心理学、人眼视知觉习惯、风景区规划规范[30]等,研究其理想的观景点特征(表1),并运用ArcGIS技术,叠加分析高程、坡度、坡向、地表径流保护区和样地面积分析的结果,初步提取研究区30个理想观景点位置(图1)。2.1.2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人文景观节点分析
由于手机信令数据和网络共享平台上传照片数据具有地理坐标属性,因此可体现人们对该地点的参与度。手机信令数据的产生均由人群触发而产生,研究选取连续1周上午11:00的手机信令数据,可以精确显示平均每天的游客空间方位。同时,为了弥补游客数量季节性的变化所带来的数据片面性,从谷歌地球照片共享平台Panoramio选取全年累积共享照片数据1 638条,从雅虎旗下图片分享网站Flickr选取共享照片数据725条,将全部的照片信息转换成空间数据,并运用词频加权分析法(TF-IDF)与密度聚类算法(CFSFDP)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标志性人文景观观景点共计8处(图2),其中碧云亭和陆羽茶庄两处与自然地理空间分析所得观景点重叠。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得到的所有观景点,通过AutoCAD软件将所有观景点定位到栖霞山矢量地形图中,用属性查询命令PROPERTIES查询各观测点的坐标,并记录。运用全球移动定位系统(GPS),以影像矢量化的方式进行山地景观的记录和描述,在各个观景点以坡向的垂直方向120°进行环拍,共得到相应的山地景观影像36张,并用于多维景观视觉评价分析(图3)。
本文编号:2975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75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