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评价中的领域特殊性
发布时间:2021-02-11 10:20
创造力评价之于创造力研究而言至关重要。尽管新颖性和适用性是公认的用以评价创造力的指标,但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决定了它的评价标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对不同领域的创造性产物的理解和态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会进一步体现在评价标准上。考虑到现有的创造力评价研究往往没能在创造力的评价标准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本研究试图从人们对不同领域创造力的态度、评价标准,以及新颖性与适用性之间的关系角度来探讨创造力评价的领域特殊性,以期为不同领域的创造力评价标准的选取提供某些依据。研究1考察了人们对不同领域创造力的态度差异。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主观报告法,探讨了人们对文艺和技术领域创造力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无论在内隐态度还是外显态度上,人们都倾向于将文艺领域创造力与新颖性概念联系起来,而将技术领域创造力与适用性概念联系起来。研究2a考察了人们对不同领域创造力评价标准的差异。该研究采用主观报告法,探讨了人们在评价文艺、技术、科学领域创造力时,对新颖性和适用性评价标准的重要性的认识。结果表明,人们在评价文艺和科学领域创造力时,认为新颖性比适用性更为重要,而在评价技术领域创造力时则反之;...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创造力的定义及其争论
2.1.1 创造力的定义
2.1.2 对创造力定义的争论
2.1.3 新颖性与适用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2.2 创造力评价及其相关问题
2.2.1 科学研究中创造力的评价方法
2.2.2 科学研究中创造力评价存在的问题
2.2.3 普通大众对创造力的认知
2.2.4 不同领域中创造力内隐理论的差异
2.3 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
2.3.1 创造力的领域一般性与领域特殊性之争
2.3.2 创造力领域特殊性的体现
2.3.3 领域特殊性与创造力评价
第三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意义
第四章 研究1:不同领域创造力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差异
4.1 导言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设计
4.2.3 研究材料
4.2.4 研究程序
4.3 结果
4.3.1 不同领域与特征词汇组合的反应时与正确率
4.3.2 不同领域创造力中新颖性、适用性的不同体现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研究2a:不同领域创造力评价中评价标准的差异
5.1 导言
5.2 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设计
5.2.3 研究材料
5.2.4 研究程序
5.3 结果
5.3.1 主观报告条目的信度检验
5.3.2 不同领域创造性评价中新颖性、适用性重要性的差异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研究2b:新颖性与适用性对不同领域创造力评价的影响
6.1 导言
6.2 方法
6.2.1 被试
6.2.2 研究设计
6.2.3 研究材料
6.2.4 研究程序
6.3 结果
6.3.1 新颖性、适用性与创造力评分的相关
6.3.2 文字材料新颖性、适用性特征的操作检验
6.3.3 创造力产物的新颖性、适用性对不同领域创造性评分的影响
6.4 讨论
6.5 结论
第七章 研究3:不同领域创造力生成任务中新颖性与适用性的相互影响
7.1 导言
7.2 方法
7.2.1 被试
7.2.2 研究设计
7.2.3 研究材料
7.2.4 研究程序
7.3 结果
7.3.1 新颖性、适用性评分的可靠性检验
7.3.2 各种条件下新颖性、适应性评分的相关分析
7.3.3 任务的新颖性、适用性要求对新颖性、适用性的影响
7.4 讨论
7.5 结论
第八章 总讨论与结论
8.1 总讨论
8.2 总结论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028951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创造力的定义及其争论
2.1.1 创造力的定义
2.1.2 对创造力定义的争论
2.1.3 新颖性与适用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2.2 创造力评价及其相关问题
2.2.1 科学研究中创造力的评价方法
2.2.2 科学研究中创造力评价存在的问题
2.2.3 普通大众对创造力的认知
2.2.4 不同领域中创造力内隐理论的差异
2.3 创造力的领域特殊性
2.3.1 创造力的领域一般性与领域特殊性之争
2.3.2 创造力领域特殊性的体现
2.3.3 领域特殊性与创造力评价
第三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思路
3.3 研究意义
第四章 研究1:不同领域创造力的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差异
4.1 导言
4.2 方法
4.2.1 被试
4.2.2 研究设计
4.2.3 研究材料
4.2.4 研究程序
4.3 结果
4.3.1 不同领域与特征词汇组合的反应时与正确率
4.3.2 不同领域创造力中新颖性、适用性的不同体现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研究2a:不同领域创造力评价中评价标准的差异
5.1 导言
5.2 方法
5.2.1 被试
5.2.2 研究设计
5.2.3 研究材料
5.2.4 研究程序
5.3 结果
5.3.1 主观报告条目的信度检验
5.3.2 不同领域创造性评价中新颖性、适用性重要性的差异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研究2b:新颖性与适用性对不同领域创造力评价的影响
6.1 导言
6.2 方法
6.2.1 被试
6.2.2 研究设计
6.2.3 研究材料
6.2.4 研究程序
6.3 结果
6.3.1 新颖性、适用性与创造力评分的相关
6.3.2 文字材料新颖性、适用性特征的操作检验
6.3.3 创造力产物的新颖性、适用性对不同领域创造性评分的影响
6.4 讨论
6.5 结论
第七章 研究3:不同领域创造力生成任务中新颖性与适用性的相互影响
7.1 导言
7.2 方法
7.2.1 被试
7.2.2 研究设计
7.2.3 研究材料
7.2.4 研究程序
7.3 结果
7.3.1 新颖性、适用性评分的可靠性检验
7.3.2 各种条件下新颖性、适应性评分的相关分析
7.3.3 任务的新颖性、适用性要求对新颖性、适用性的影响
7.4 讨论
7.5 结论
第八章 总讨论与结论
8.1 总讨论
8.2 总结论
8.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0289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2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