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美丽中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31 00:35
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格局、满足人民更多更好的生态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实现这一宏大目标,需要先进观念的引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纳中西合理思想的生态美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状态之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于是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美丽中国成为了人们理论探究的对象。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美丽中国所涉及内容很多,本文重点阐述它的基础概念、重要意义、美学意蕴、主要内容以及建设路径,具体如下:从概念和意义层面看,生态美学是一门尚在发展的学科,在吸收中西方不同学科、理论的精华后,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形态,但总而言之,生态美学关注的是生态存在之美。美丽中国是一个蕴涵山清水秀的自然之美、宜居清洁的生活之美、和谐共生的观念之美的审美的国度,是中国梦的理想的生态维度。对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美学视域下的美丽中国的构建将起到拓展文化品格、丰富美学品味、提升民生品质的重要作用。从理论渊源看,美丽中国吸纳前现代、现代以及后现代的生态美学意蕴:提倡和谐、平等、感受自然节奏韵律的传统美学思想是美丽中国的生态美学底蕴,关注人自身、人与自然的审美、生存异化现象的马...
【文章来源】: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 选题的分析和评价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的分析
1.3 重点、难点、创新点
1.3.1 选题的重点
1.3.2 选题的难点
1.3.3 选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美学视域与美丽中国理念
2.1 生态美学的理论视域
2.1.1 生态美学的理论渊源
2.1.2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理论形态
2.1.3 生态美学的发展趋势
2.2 美丽中国理念
2.2.1 美丽中国的提出
2.2.2 美丽中国的内涵
2.2.3 美丽中国面临的困境
2.3 生态美学视域下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
2.3.1 拓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品格
2.3.2 丰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学品味
2.3.3 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品质
第三章 美丽中国的生态美学意蕴
3.1 美丽中国的生态美学底蕴
3.1.1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3.1.2 美丽中国与中国传统美学
3.2 美丽中国的生态美学引导
3.2.1 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思想
3.2.2 美丽中国与马克思主义美学
3.3 美丽中国的生态美学镜鉴
3.3.1 西方后现代生态美学思想
3.3.2 美丽中国与西方后现代生态美学
第四章 生态美学视域下美丽中国的基本内容
4.1 美丽中国的环境之美
4.1.1 内容:自然、生命、生态之美
4.1.2 地位:环境美是美丽中国的自然前提
4.1.3 展望:中国环境美的发展
4.2 美丽中国的发展之美
4.2.1 内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之美
4.2.2 地位:发展美是美丽中国的经济基础
4.2.3 展望:中国生态经济的发展
4.3 美丽中国的精神之美
4.3.1 内容:生态美学的传承、弘扬与借鉴
4.3.2 地位:精神美是美丽中国的文化意蕴
4.3.3 展望:中国精神之美的发展
4.4 美丽中国的域外之美
4.4.1 内容:全球生态安全之美
4.4.2 地位:美丽中国是美丽世界的有机构成
4.4.3 展望:域外之美的发展
第五章 生态美学视域下美丽中国的建设路径
5.1 按美的规律改造自然
5.1.1 修复脆弱生态环境
5.1.2 保护生物多样性
5.1.3 创造和谐人居环境
5.2 以美的要求发展经济
5.2.1 制造环保美丽产品
5.2.2 打造美丽地方样板
5.2.3 建设绿色考评机制
5.3 用美的理念弘扬文化
5.3.1 推行生态美育课程体系
5.3.2 加大生态审美理念宣传
5.3.3 强化生态审美体验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10437
【文章来源】: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
1.1.3 选题的意义
1.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2 选题的分析和评价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现状的分析
1.3 重点、难点、创新点
1.3.1 选题的重点
1.3.2 选题的难点
1.3.3 选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生态美学视域与美丽中国理念
2.1 生态美学的理论视域
2.1.1 生态美学的理论渊源
2.1.2 当代中国生态美学的理论形态
2.1.3 生态美学的发展趋势
2.2 美丽中国理念
2.2.1 美丽中国的提出
2.2.2 美丽中国的内涵
2.2.3 美丽中国面临的困境
2.3 生态美学视域下美丽中国建设的意义
2.3.1 拓展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品格
2.3.2 丰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学品味
2.3.3 提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民生品质
第三章 美丽中国的生态美学意蕴
3.1 美丽中国的生态美学底蕴
3.1.1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3.1.2 美丽中国与中国传统美学
3.2 美丽中国的生态美学引导
3.2.1 马克思主义生态美学思想
3.2.2 美丽中国与马克思主义美学
3.3 美丽中国的生态美学镜鉴
3.3.1 西方后现代生态美学思想
3.3.2 美丽中国与西方后现代生态美学
第四章 生态美学视域下美丽中国的基本内容
4.1 美丽中国的环境之美
4.1.1 内容:自然、生命、生态之美
4.1.2 地位:环境美是美丽中国的自然前提
4.1.3 展望:中国环境美的发展
4.2 美丽中国的发展之美
4.2.1 内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之美
4.2.2 地位:发展美是美丽中国的经济基础
4.2.3 展望:中国生态经济的发展
4.3 美丽中国的精神之美
4.3.1 内容:生态美学的传承、弘扬与借鉴
4.3.2 地位:精神美是美丽中国的文化意蕴
4.3.3 展望:中国精神之美的发展
4.4 美丽中国的域外之美
4.4.1 内容:全球生态安全之美
4.4.2 地位:美丽中国是美丽世界的有机构成
4.4.3 展望:域外之美的发展
第五章 生态美学视域下美丽中国的建设路径
5.1 按美的规律改造自然
5.1.1 修复脆弱生态环境
5.1.2 保护生物多样性
5.1.3 创造和谐人居环境
5.2 以美的要求发展经济
5.2.1 制造环保美丽产品
5.2.2 打造美丽地方样板
5.2.3 建设绿色考评机制
5.3 用美的理念弘扬文化
5.3.1 推行生态美育课程体系
5.3.2 加大生态审美理念宣传
5.3.3 强化生态审美体验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110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110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