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浅谈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中的形象塑造与艺术表现

发布时间:2021-06-17 03:02
  藏族是一个具有鲜明形象特征的民族,他们原生态的民族生活状态,和坚忍不拔的民族精神,激起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画家的创作热情。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批又一批画家前往西藏地区写生,优秀的作品大量涌现。本次论文结合了自身多次赴藏族地区写生经历和创作实践,也是对自身在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创作过程的梳理和总结。在写生过程中,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藏族人民淳朴的形象以及富有生命力的牧区生活,都深深地感染了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画笔去表现出这样勇敢朴实、热情雄浑的民族形象。回到画室,在创作实践过程中,我大量学习前辈们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在对藏民族形象塑造上的宝贵经验,结合写生的收获与感悟,逐渐探索出了适合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藏族同胞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多次下乡过程中,我切身感受到藏族人民的生活发生着方方面面的变化,如何刻画出具有时代面貌和民族内涵的形象,也是我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自身的从写生到创作过程为主线,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阐述写生考察的收获与感受,说明创作初衷;第二章是从地理环境、民族服饰、民族形象特征以及民俗文化等多个角度,对藏族的形象塑造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绘...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浅谈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中的形象塑造与艺术表现


图1-1?藏族服饰?

牦牛,帐篷


三、居住??藏族地区的生活水平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不断提高,在县城中,藏族同胞也都住上了高??楼和砖瓦房,而在牧区,牧民们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居住方式一一帐篷。由于工业的进步,??大多都己使用防雨布面料的白色帐篷,传统的手工编织的牦牛毛黑帐篷己经很难见到。写??生途中,我们有幸在一次节日聚会上见到了几座黑牦牛帐篷,远远看去风格粗犷大气,与??藏族的民族性格相符合,黝黑的帐篷点缀在苍翠的草原上,十分入画。如今这种黑牦牛帐??篷逐渐消失在了草原上,或许再过几年,我们只能在画家的作品才能中见到这样具有民族??风情的居住场景了。(图1-2)??图1-1?藏族服饰?图1-2牦牛帐篷??四、出行??辽阔的青藏高原上,公路己经建设的四通八达,方便的机动车交通方式不必过多介绍,??但在草原牧区,过着游牧生活的藏族人民由于需要不断的迁徙,他们的交通方式,依旧是??牦牛和牧马。健硕的牦牛可以驮运人和物品。每次迁徙,包括帐篷在内的所有家用品,都??是靠牦牛来驮运。牦牛体型宽厚庞大,全身披着浓密的牛毛,蹄子粗壮有力,性格也憨厚??可爱,走起路来不紧不慢。成群结队的牦牛在草原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牦牛作为??3??

牧歌,王国,藏族


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元素,常常出现在藏族题材的绘画作品中,如王国能的作品《雪域牧??歌》等。(图1-3)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也成为了藏族人民喜爱??的交通工具之一,藏族男人们喜欢骑着摩托车出行,摩托车成为了他们新式的“駿马”,??这种改变在新时代的藏族题材绘画中也有所体现。(图1-4)??陶_??图1-3王国能《雪域牧歌》?图1-4骑摩托车的藏族人??五、风俗文化??在藏族地区的写生考察中,也感受到了浓浓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藏族同胞??热情好客、能歌善舞,他们对生活的热情体现在方方面面。写生途中经过热贡艺术的发祥??地同仁县,在同仁县隆务河流域,藏乡“六月会”是当地藏、土族人民最为盛大的民间传??统宗教节日,它起源于龙图腾崇拜,至今己有四五百年的历史,融宗教、祭祀于一体,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神秘的宗教色彩。每年农历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五日在同仁县的隆务镇、??保安镇、年都乎乡等村庄中陆续举行各自不同的以民间舞蹈为主的文艺活动。各种仪式都??由拉哇(法师)主持,其主要活动有:祭神仙、上口扦、跳神舞、爬龙杆、打神鼓、唱“拉??伊”,最后是法师“开山”。其间,保安镇浪加亚日村穿插上演原始的“生殖崇拜”巫舞。??己入列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我们还参观了铜仁热贡艺术博物馆,??对于当地的民俗节日文化,有着更加详细的介绍。??在青海省贵南县,我们有幸观看到了当地的一场盛大节日,藏族人民以家庭为单位。??4??


本文编号:32343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2343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