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埃舍尔矛盾空间研究与实践创作

发布时间:2021-08-07 04:55
  埃舍尔是艺术史上最难以被归类的艺术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审美领域,将数学之美形象化表现出来,将艺术的理性表达的推上一个新的高度。他一生中搬过很多次家,每一个地方都会给他不一样的感觉,居住地的变化对他的艺术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篇文章将其分为写实主义时期、图形的变化时期、构建矛盾空间时期三个部分来进行分析。在他下半生所构建出来的矛盾空间涉及多个学科,其中包括对透视的不断探索、对球面反射的极致运用、对视点的转换和相对性的探索以及对于数学和拓扑学的应用。他如同魔术师一般,为观众创造出了一系列奇妙的视觉游戏,畅游在埃舍尔的世界中,有种真假难辨的感觉,前一秒,你会觉得这个建筑很真实,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是一瞬间你就会迷失在里面。除去他给观众带来的惊奇的视觉体验,他的作品也会对观众有某种心理暗示,让人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体验一种特殊的快感。本文分析梳理埃舍尔不同时期的作品的特点,并研究埃舍尔矛盾空间的构建方法以及审美特征。 

【文章来源】: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埃舍尔矛盾空间研究与实践创作


《群星》埃舍尔

埃舍尔,婚姻,高度表,哲学


5图1.3《镜前静物》埃舍尔影响,埃舍尔在1937年之前的作品都是写景的,描绘的多是美的事物,而1937年以后的创作无论是创作意图还是表现手法都非常的理智。埃舍尔在当时的身份是有些尴尬的,他艺术家的身份并没有被大家认可,荷兰的版画集中也没有给他一个恰当的章节,艺术评论家也无法看透埃舍尔的心思,只能将他的作品暂时搁置。反而是数学家、物理学家、晶体学家对他的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好在他对于自己无法归类的身份并不在意,没有放弃对于连续性和无穷性的探索,对于三维之二维表达的痴迷,才结下了与矛盾空间之间的渊源。因为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埃舍尔不同时期的作品风格特点也很明显:20~30年代:写实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埃舍尔刚离开学校,对生活充满热情,他曾旅居意大利,陶醉于意大利南部的自然风光。此时的他被大自然的美所折服,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灵感都是来源于大自然,埃舍尔总能在一些十分微小的事物上面寻找到一些乐趣,就如他试图精确的刻画一个长在岩石上的极小的苔藓植物。他也曾痴迷于风景写生,那些连绵起伏的山峦,依山傍水如童话中的小城,满满生活气息又独具情调的小巷,这都是他的创作灵感,都被他揽收进了画面中。这个时期的他也会和其他艺术家一样,给自己画个自画像,写生周围的亲戚朋友和自己喜欢的动植物。1924年,埃舍尔结婚后定居在了罗马。罗马古城中有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古迹和巴洛克式的建筑,然而埃舍尔却对这些建筑没有创作的激情,也没能从中寻找更多的创作灵感。此期间的代表之作中的《卡斯特罗瓦尔瓦》就让我们领略了埃舍尔风景画中的出众,《卡斯特罗瓦尔瓦》让我们无法想象他的存在,魔幻奇妙,但又会让人们觉得是一个胜地。从这时起,写实主义在他的作品中消失了。30~40年代:图形的变化时?

埃舍尔


他的存在,魔幻奇妙,但又会让人们觉得是一个胜地。从这时起,写实主义在他的作品中消失了。30~40年代:图形的变化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埃舍尔整个艺术创造道路上最重要的阶段,此时的他家庭其乐融融,爱情也甜蜜幸福,爱情的幸福与婚姻的圆满使埃舍尔赋予“秩序”与“结构稳定”以价值和审美意义,保证了他将自己的艺术天赋才性以数学的精度与哲学的高度表达。①1934年随着《镜前静物》的问世,打开了埃舍尔将不同世界交①黄玲玲,从伊“一阴一阳之谓道”——凡·高与埃舍尔画作的比较学释义[J].美术与设计,2007(6):91图1.2《卡斯特罗瓦尔》埃舍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矛盾空间”的审美特征[J]. 战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17(03)
[2]埃舍尔:感性与理性共存的图像世界[J]. 毛丽萍.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04)
[3]“一阴一阳之谓道”——凡·高与埃舍尔画作的比较学释义[J]. 黄玲玲,从伊.  装饰. 2007(06)
[4]埃舍尔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演变[J]. 石磊.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3)

硕士论文
[1]浅议埃舍尔的错觉艺术[D]. 沈雨叶.南京艺术学院 2018
[2]论埃舍尔艺术中矛盾空间的“错位之美”[D]. 李晓彬.青岛大学 2017
[3]艺术中的视错觉现象研究[D]. 张彬.苏州大学 2016
[4]埃舍尔的错觉艺术研究[D]. 李芷萱.湘潭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27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327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5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