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花粉产量定量重建中国北方6ka以来的植被覆盖变化
发布时间:2021-08-26 17:28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如何驱动土地覆被的变化?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植被具有怎样的演变趋势?本文基于中国北方相对花粉产量数据和东亚晚第四纪孢粉数据库,利用景观重建算法定量恢复了中国北方距今6000年(6ka)以来的土地覆被变化。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北方6000年以来的植被演替及其气候响应,典型时段森林植被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的作用。植被演替不仅受气候条件控制,在中、晚全新世的中国北方植被演替进程中,人类活动可能也扮演了重要作用。中国北方地区距今6000年以来植被覆盖度定量重建结果表明:距今6000年前后,中国北方大多数地区的木本植物盖度为各时段的最高值,东北山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华北地区存在喜暖的枫香树,人类已经在华北平原和辽河平原开展农耕活动;距今3000年前后,东北地区针叶林增加,其他地区木本植物均有不同程度减弱,华北地区实用经济植物有所增多,人类活动明显增强;距今1500年前后,在气候变冷和人活动影响下,森林盖度普遍下降,草本植物增多,景观开阔度进一步增大,人类活动范围增大,农业生产已初具规模;距今500年前后,山区木本植物增多,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耕地的活动有所增...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景观重建算法模型框架(引自文献[68])
52研究区概况2.1地理概况研究区位于东经34°~52°,北纬103°~135°,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以北,阿拉善高原以东的广阔区域(图2)。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间,北临嫩江中游,南达辽东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区[85];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以东,北倚燕山,西至太行山,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冲积平原[86];黄土高原位于研究区西部,受风成作用影响,其内沟谷纵横,分布有塬、梁、峁等地貌景观,广泛分布的黄土是研究第四纪气候旋回和冷干事件的重要载体[87]。研究区内分布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燕山、太行山、太岳山、六盘山、子午岭等山脉,其山地植被是研究花粉与植被、气候关系的重要载体[88],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其花粉含量直接反映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图2中国北方地形与部分主要的平原与山脉分布2.2气候与植被研究区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5~15℃,年降雨量100~1000mm,受季风强度影响,年均温和年降雨量呈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89]。研究区涉及我国温带针阔
6叶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温带草原区三个植被区划(北方寒温带针叶林区部分主要植物属种花粉产量数据暂缺,未开展重建)(图3),受气候、地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植被区划内植被有所差异[90]。图3中国北方植被区划和主要植被类型中国北方植被区划:I,寒温带针叶林区;II,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区;III,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IV,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VI,温带草原区;VII,温带荒漠区;VIII,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引自文献[32,89])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北、东部的广阔山地(图2&3),山峦重叠,地势起伏显著。受山地气候影响,局部气候有所差异,年均温0~6℃,年降雨量450~800mm。乔木种类繁多,有红松(Pinuskoraiensis)、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沙冷杉(Abiesholophylla)等多种针叶树种和紫花槭(Acerpseudosieboldianum)、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香杨(Populuskoreana)等多种落叶阔叶树种;林下生长有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毛榛(Corylusmandshurica)、山葡萄(Vitisamurensis)、笃斯越桔(Vacciniumuliginosum)等植物属种。该区植物随海拔梯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89]。2.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燕山-阴山以南的季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多森林植被被农田取代,目前多在山地中发育森林植被(图2&3)。该区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潜在分布情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范泽孟,范斌,岳天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11)
[2]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特征时期植被格局[J]. 李小强,赵超,周新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8)
[3]中国南方植被的变化[J]. 王伟铭,李春海,舒军武,陈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8)
[4]大别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相对花粉产量估算[J]. 陈欢,许清海,张生瑞,孙沅浩,王蒙,周忠泽. 第四纪研究. 2019 (02)
[5]黄土高原中部落叶栎林花粉组合对植被盖度的定量指示意义[J]. 孙沅浩,张生瑞,许清海,李怡雯,沈巍,王涛,周忠泽,张茹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6)
[6]末次冰盛期以来东亚季风变化历史——中国北方的地质记录[J]. 杨石岭,董欣欣,肖举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8)
[7]中国北方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植物相对花粉产量和相关花粉源范围研究[J]. 张攀攀,许清海,Marie-jose Gaillard,穆会双,张娅红,卢静瑶. 第四纪研究. 2017 (06)
[8]全新世气候渐变导致中亚地区植被突变[J]. 赵艳,刘耀亮,郭正堂,方克艳,李泉,曹现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8)
[9]内蒙古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相对花粉产量对比[J]. 何飞,李宜垠,伍婧,许耀中. 科学通报. 2016(31)
[10]中国第四纪花粉现代过程:进展与问题[J]. 许清海,李曼玥,张生瑞,张娅红,张攀攀,卢静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11)
硕士论文
[1]基于花粉数据定量重建殷墟建都前后植被景观[D]. 沈巍.河北师范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64661
【文章来源】: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景观重建算法模型框架(引自文献[68])
52研究区概况2.1地理概况研究区位于东经34°~52°,北纬103°~135°,包括我国秦岭-淮河以北,阿拉善高原以东的广阔区域(图2)。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东北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间,北临嫩江中游,南达辽东湾,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区[85];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以东,北倚燕山,西至太行山,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冲积平原[86];黄土高原位于研究区西部,受风成作用影响,其内沟谷纵横,分布有塬、梁、峁等地貌景观,广泛分布的黄土是研究第四纪气候旋回和冷干事件的重要载体[87]。研究区内分布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燕山、太行山、太岳山、六盘山、子午岭等山脉,其山地植被是研究花粉与植被、气候关系的重要载体[88],植物群落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其花粉含量直接反映了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图2中国北方地形与部分主要的平原与山脉分布2.2气候与植被研究区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均温-5~15℃,年降雨量100~1000mm,受季风强度影响,年均温和年降雨量呈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89]。研究区涉及我国温带针阔
6叶混交林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和温带草原区三个植被区划(北方寒温带针叶林区部分主要植物属种花粉产量数据暂缺,未开展重建)(图3),受气候、地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植被区划内植被有所差异[90]。图3中国北方植被区划和主要植被类型中国北方植被区划:I,寒温带针叶林区;II,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区;III,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IV,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VI,温带草原区;VII,温带荒漠区;VIII,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引自文献[32,89])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分布于我国东北平原北、东部的广阔山地(图2&3),山峦重叠,地势起伏显著。受山地气候影响,局部气候有所差异,年均温0~6℃,年降雨量450~800mm。乔木种类繁多,有红松(Pinuskoraiensis)、长白落叶松(Larixolgensis)、沙冷杉(Abiesholophylla)等多种针叶树种和紫花槭(Acerpseudosieboldianum)、水曲柳(Fraxinusmandshurica)、香杨(Populuskoreana)等多种落叶阔叶树种;林下生长有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毛榛(Corylusmandshurica)、山葡萄(Vitisamurensis)、笃斯越桔(Vacciniumuliginosum)等植物属种。该区植物随海拔梯度变化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89]。2.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燕山-阴山以南的季风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大多森林植被被农田取代,目前多在山地中发育森林植被(图2&3)。该区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亚大陆植被生态系统潜在分布情景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 范泽孟,范斌,岳天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11)
[2]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特征时期植被格局[J]. 李小强,赵超,周新郢.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8)
[3]中国南方植被的变化[J]. 王伟铭,李春海,舒军武,陈炜.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8)
[4]大别山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相对花粉产量估算[J]. 陈欢,许清海,张生瑞,孙沅浩,王蒙,周忠泽. 第四纪研究. 2019 (02)
[5]黄土高原中部落叶栎林花粉组合对植被盖度的定量指示意义[J]. 孙沅浩,张生瑞,许清海,李怡雯,沈巍,王涛,周忠泽,张茹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6)
[6]末次冰盛期以来东亚季风变化历史——中国北方的地质记录[J]. 杨石岭,董欣欣,肖举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8)
[7]中国北方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植物相对花粉产量和相关花粉源范围研究[J]. 张攀攀,许清海,Marie-jose Gaillard,穆会双,张娅红,卢静瑶. 第四纪研究. 2017 (06)
[8]全新世气候渐变导致中亚地区植被突变[J]. 赵艳,刘耀亮,郭正堂,方克艳,李泉,曹现勇.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7(08)
[9]内蒙古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的相对花粉产量对比[J]. 何飞,李宜垠,伍婧,许耀中. 科学通报. 2016(31)
[10]中国第四纪花粉现代过程:进展与问题[J]. 许清海,李曼玥,张生瑞,张娅红,张攀攀,卢静瑶.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5(11)
硕士论文
[1]基于花粉数据定量重建殷墟建都前后植被景观[D]. 沈巍.河北师范大学 2019
本文编号:33646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364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