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边缘区通风廊道型林地营建方法研究——以黑庄户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2-01-13 13:59
【目的】近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日益受到威胁,城市森林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受既有上位规划、气候、河流、农田分布等基础条件的限制,城市边缘区的城市森林营建是森林城市建设的难点,尤其是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建设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和技术困难。本文以北京市黑庄户地区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营造为例,详细介绍其具体营建策略与方案并验证有效性,为此类区域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案例依据。【方法】通过宏观规划城市森林结构布局、中观优化城市森林结构特征以及微观营建城市森林植物群落,运用Ecotect与Winair建立在不同重现期(西北风5、10、15 m/s)下城市森林营建前后的两种3D模型并进行对比。【结果】(1)结合黑庄户地区现状条件和通风廊道作用原理,构建以宏观规划林地结构、增加林地面积,中观保留生态冷源、明确林廊西北—东南走向为主、宽度大于150 m,微观营建草地型、灌木型结构为主并结合现状地形的植物群落的通风廊道型城市森林体系。(2)在西北风5、10、15 m/s条件下,平行于通风廊道城市森林的样带平均空气流速较未改造前提升了0.042、0.033、0.101 m/s;垂直样带平均空气流速提升了0....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42(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城市副中心建设经验对北京市通州区的借鉴与启示[J]. 李苑溪,王开泳. 中国名城. 2018(06)
[2]北京平原造林的成效与发展对策研究[J]. 王成,贾宝全,郄光发,金佳莉,古琳,张昶,孙睿霖. 中国城市林业. 2017(06)
[3]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以晋中市为例[J]. 张云路,李雄.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5)
[4]基于气象和GIS技术的北京中心城区通风廊道构建初探[J]. 杜吴鹏,房小怡,刘勇洪,何永,贺健. 城市规划学刊. 2016(05)
[5]我国北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J]. 王希彦. 新农业. 2016(13)
[6]北京城市绿地群落结构对降温增湿功能的影响[J]. 高吉喜,宋婷,张彪,韩永伟,高馨婷,冯朝阳. 资源科学. 2016(06)
[7]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应用探析[J]. 洪良. 建设科技. 2015(19)
[8]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城市街区尺度绿带通风效能评价[J]. 匡晓明,陈君,孙常峰. 城市发展研究. 2015(09)
[9]北京市近12年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J]. 谢志英,刘浩,唐新明,李腾腾,张文君.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9)
[10]城市通风廊道数值模拟与优化设置研究[J]. 陆麟,李丹,王子月,王建奎,杨志. 浙江建筑. 2015(03)
博士论文
[1]适于山地城市规划的近地层风环境研究[D]. 陈士凌.重庆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西安典型城市风道景区建设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D]. 田姗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地形“狭管效应”影响下的空冷岛性能研究[D]. 孙衍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3]基于CFD技术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方法研究[D]. 李家燕.安徽建筑大学 2016
[4]风景园林视角下造林景观提升策略研究[D]. 侯惠珺.北京林业大学 2016
[5]城市尺度通风廊道综合分析及构建方法研究[D]. 汪琴.浙江大学 2016
[6]北京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效果评价研究[D]. 冯雪.北京林业大学 2015
[7]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研究[D]. 于晶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8]西安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植物小气候效应及其设计应用初探[D]. 李孟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9]上海市外环绿带不同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研究[D]. 范昕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86557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20,42(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4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内外城市副中心建设经验对北京市通州区的借鉴与启示[J]. 李苑溪,王开泳. 中国名城. 2018(06)
[2]北京平原造林的成效与发展对策研究[J]. 王成,贾宝全,郄光发,金佳莉,古琳,张昶,孙睿霖. 中国城市林业. 2017(06)
[3]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优化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探索——以晋中市为例[J]. 张云路,李雄. 城市发展研究. 2017(05)
[4]基于气象和GIS技术的北京中心城区通风廊道构建初探[J]. 杜吴鹏,房小怡,刘勇洪,何永,贺健. 城市规划学刊. 2016(05)
[5]我国北方城市园林绿化树种的选择[J]. 王希彦. 新农业. 2016(13)
[6]北京城市绿地群落结构对降温增湿功能的影响[J]. 高吉喜,宋婷,张彪,韩永伟,高馨婷,冯朝阳. 资源科学. 2016(06)
[7]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应用探析[J]. 洪良. 建设科技. 2015(19)
[8]基于计算机模拟的城市街区尺度绿带通风效能评价[J]. 匡晓明,陈君,孙常峰. 城市发展研究. 2015(09)
[9]北京市近12年空气污染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J]. 谢志英,刘浩,唐新明,李腾腾,张文君. 环境工程学报. 2015(09)
[10]城市通风廊道数值模拟与优化设置研究[J]. 陆麟,李丹,王子月,王建奎,杨志. 浙江建筑. 2015(03)
博士论文
[1]适于山地城市规划的近地层风环境研究[D]. 陈士凌.重庆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西安典型城市风道景区建设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D]. 田姗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2]地形“狭管效应”影响下的空冷岛性能研究[D]. 孙衍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3]基于CFD技术的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方法研究[D]. 李家燕.安徽建筑大学 2016
[4]风景园林视角下造林景观提升策略研究[D]. 侯惠珺.北京林业大学 2016
[5]城市尺度通风廊道综合分析及构建方法研究[D]. 汪琴.浙江大学 2016
[6]北京平原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效果评价研究[D]. 冯雪.北京林业大学 2015
[7]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研究[D]. 于晶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8]西安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植物小气候效应及其设计应用初探[D]. 李孟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9]上海市外环绿带不同植物群落生态功能研究[D]. 范昕婷.华东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5865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586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