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土元素的应用及研究 ————以义乌市上溪镇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设计为例
发布时间:2023-04-23 05:32
乡土元素是反映乡村地域特征的符号与素材,是保持乡村乡土特色和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对乡土风貌的延续,地域文化的表达,乡土情怀的回归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美丽乡村的不断发展,许多景观设计都被冠以“乡土”的头衔,但却“有其形,而无其意”。乡村建设存在盲目效仿城市景观、缺乏专业理论指导以及机制的匮乏等问题,不利于美丽乡村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美丽乡村的背景出发,分析国内外对乡土元素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目前乡土元素应用的现状问题,探讨乡土元素对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引入系统论、符号学、景观意向、场所精神等相关理论,依据乡土元素不同的属性和表现形态,将乡土元素概括为“物质乡土元素”和“非物质乡土元素”两大类。最后,基于村域、村落、细部三个层级探讨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从乡村的整体格局探讨村域层级的乡土元素应用;从乡村的内部构成(空间、场景、意向三个层次)探讨村落层级的乡土元素应用;从乡村素材的微观构造探讨细部层级的乡土元素应用。以浙江省义乌市上溪镇美丽乡村精品线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分析场地概况,挖掘乡土景观资源,探索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具...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层面
1.1.1.1 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1.1.1.2 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2 微观层面
1.1.2.1 提供全新的景观视角
1.1.2.2 生活环境与地域文化的要求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2.1 理论意义
1.3.2.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总结归纳法
1.4.3 多学科融合研究法
1.4.4 现场调研与考察研究法
1.4.5 实证研究法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框架
2 乡土元素应用研究的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村
2.1.2 美丽乡村
2.1.3 乡土
2.1.4 乡土景观
2.1.5 乡土元素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系统论理论
2.2.2 符号学理论
2.2.3 景观意向理论
2.2.4 场所精神理论
2.3 乡土元素的特征
2.3.1 地域性特征
2.3.2 文化性特征
2.3.3 质朴性特征
2.3.4 原创性特征
2.3.5 传承性特征
2.3.6 多样性特征
2.4 乡土元素的运用现状
2.4.1 忽略乡土元素,重视外来物种
2.4.2 乡土元素不断减少
2.4.3 缺乏对乡土元素的开发与研究
2.5 乡土元素运用的意义
2.5.1 节约营造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
2.5.2 接近自然原生态,注重生态效益
2.5.3 保持地方特色,增强地域景观可识别性
2.5.4 保护、修复和传承乡土文化,体现景观价值
3 乡土元素的分类与挖掘
3.1 物质乡土元素
3.1.1 自然乡土元素
3.1.1.1 乡土地形地貌
3.1.1.2 乡土植物
3.1.1.3 乡土色彩
3.1.2 人工乡土元素
3.1.2.1 生产性乡土元素
3.1.2.2 生活性乡土元素
3.2 非物质乡土元素
3.2.1 传统民俗
3.2.2 宗教信仰
3.2.3 风水观念
4 乡土元素在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4.1 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原则
4.1.1 保护原貌与生态统一原则
4.1.2 整体更新与协调统一原则
4.1.3 因地制宜与特色展现原则
4.1.4 观念创新与弹性发展原则
4.1.5 公众参与性原则
4.2 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营造的层级
4.2.1 村域层级的乡土元素营造
4.2.2 村落层级的乡土元素营造
4.2.2.1 空间层次
4.2.2.2 场景层次
4.2.2.3 意向层次
4.2.3 细部层级的乡土元素营造
4.3 村域层级的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营造方法
4.3.1 完善“村落-农田-山林-水系”的景观生态格局
4.3.2 村庄整体风貌的优化升级
4.3.3 拓展乡村功能与调整产业结构
4.4 村落层级的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营造方法
4.4.1 公共活动空间的重构
4.4.2 场景的营造与烘托
4.4.2.1 传统场景的再现与复原
4.4.2.2 乡土的体验环境营造
4.4.3 意境的情感升华
4.4.3.1 氛围的烘托
4.4.3.2 象征隐喻的表达
4.5 细部层级的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营造方法
4.5.1 乡土材料的运用与创新
4.5.1.1 乡土材料的现代演绎
4.5.1.2 现代材料的创新表达
4.5.2 乡土元素的细部表达
4.5.2.1 乡土元素功能的置换
4.5.2.2 乡土符号的转化与表达
4.5.3 乡土色彩的协调与组合
5 义乌市上溪镇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5.1 上位规划对上溪镇美丽乡村精品线的要求
5.2 上溪镇精品线项目概况
5.2.1 上溪镇发展概况
5.2.1.1 地理环境优越
5.2.1.2 各类资源丰富
5.2.1.3 产业经济稳健
5.2.2 精品线现状概况
5.2.2.1 场地分析
5.2.2.2 沿线村庄特色
5.2.2.3 存在问题
5.3 精品线乡土元素提炼
5.4 设计思路
5.4.1 设计主题
5.4.1.1 主题背景
5.4.1.2 主题定位
5.4.2 设计思路
5.4.2.1 串联乡土元素,彰显乡村独特魅力
5.4.2.2 发挥线路联动效应,提高乡村多方效益
5.4.2.3 优化推进产业结构,实现乡村经济发展
5.4.3 设计目标
5.5 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精品线上的运用研究
5.5.1 村域层级上乡土元素的运用
5.5.1.1 运用最小限度,控制改造力度
5.5.1.2 完善村庄功能,突出产业文化
5.5.1.3 构建完整序列,表达丰富层次
5.5.2 村落层级上乡土元素的运用
5.5.2.1 体现人性化空间尺度
5.5.2.2 模拟再现乡村场景
5.5.2.3 参与体验生产生活
5.5.2.4 激活乡土田园意趣
5.5.2.5 展现空间精神、延续文化主题
5.5.3 细部层级上乡土元素的运用
5.5.3.1 保持建筑的乡土应景感
5.5.3.2 传统景观符号的借鉴
5.5.3.3 乡土植物的优化配置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和成果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标索引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99191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层面
1.1.1.1 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1.1.1.2 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2 微观层面
1.1.2.1 提供全新的景观视角
1.1.2.2 生活环境与地域文化的要求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2.1 理论意义
1.3.2.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总结归纳法
1.4.3 多学科融合研究法
1.4.4 现场调研与考察研究法
1.4.5 实证研究法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框架
2 乡土元素应用研究的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乡村
2.1.2 美丽乡村
2.1.3 乡土
2.1.4 乡土景观
2.1.5 乡土元素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系统论理论
2.2.2 符号学理论
2.2.3 景观意向理论
2.2.4 场所精神理论
2.3 乡土元素的特征
2.3.1 地域性特征
2.3.2 文化性特征
2.3.3 质朴性特征
2.3.4 原创性特征
2.3.5 传承性特征
2.3.6 多样性特征
2.4 乡土元素的运用现状
2.4.1 忽略乡土元素,重视外来物种
2.4.2 乡土元素不断减少
2.4.3 缺乏对乡土元素的开发与研究
2.5 乡土元素运用的意义
2.5.1 节约营造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
2.5.2 接近自然原生态,注重生态效益
2.5.3 保持地方特色,增强地域景观可识别性
2.5.4 保护、修复和传承乡土文化,体现景观价值
3 乡土元素的分类与挖掘
3.1 物质乡土元素
3.1.1 自然乡土元素
3.1.1.1 乡土地形地貌
3.1.1.2 乡土植物
3.1.1.3 乡土色彩
3.1.2 人工乡土元素
3.1.2.1 生产性乡土元素
3.1.2.2 生活性乡土元素
3.2 非物质乡土元素
3.2.1 传统民俗
3.2.2 宗教信仰
3.2.3 风水观念
4 乡土元素在乡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4.1 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原则
4.1.1 保护原貌与生态统一原则
4.1.2 整体更新与协调统一原则
4.1.3 因地制宜与特色展现原则
4.1.4 观念创新与弹性发展原则
4.1.5 公众参与性原则
4.2 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营造的层级
4.2.1 村域层级的乡土元素营造
4.2.2 村落层级的乡土元素营造
4.2.2.1 空间层次
4.2.2.2 场景层次
4.2.2.3 意向层次
4.2.3 细部层级的乡土元素营造
4.3 村域层级的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营造方法
4.3.1 完善“村落-农田-山林-水系”的景观生态格局
4.3.2 村庄整体风貌的优化升级
4.3.3 拓展乡村功能与调整产业结构
4.4 村落层级的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营造方法
4.4.1 公共活动空间的重构
4.4.2 场景的营造与烘托
4.4.2.1 传统场景的再现与复原
4.4.2.2 乡土的体验环境营造
4.4.3 意境的情感升华
4.4.3.1 氛围的烘托
4.4.3.2 象征隐喻的表达
4.5 细部层级的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营造方法
4.5.1 乡土材料的运用与创新
4.5.1.1 乡土材料的现代演绎
4.5.1.2 现代材料的创新表达
4.5.2 乡土元素的细部表达
4.5.2.1 乡土元素功能的置换
4.5.2.2 乡土符号的转化与表达
4.5.3 乡土色彩的协调与组合
5 义乌市上溪镇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设计案例研究
5.1 上位规划对上溪镇美丽乡村精品线的要求
5.2 上溪镇精品线项目概况
5.2.1 上溪镇发展概况
5.2.1.1 地理环境优越
5.2.1.2 各类资源丰富
5.2.1.3 产业经济稳健
5.2.2 精品线现状概况
5.2.2.1 场地分析
5.2.2.2 沿线村庄特色
5.2.2.3 存在问题
5.3 精品线乡土元素提炼
5.4 设计思路
5.4.1 设计主题
5.4.1.1 主题背景
5.4.1.2 主题定位
5.4.2 设计思路
5.4.2.1 串联乡土元素,彰显乡村独特魅力
5.4.2.2 发挥线路联动效应,提高乡村多方效益
5.4.2.3 优化推进产业结构,实现乡村经济发展
5.4.3 设计目标
5.5 乡土元素在美丽乡村精品线上的运用研究
5.5.1 村域层级上乡土元素的运用
5.5.1.1 运用最小限度,控制改造力度
5.5.1.2 完善村庄功能,突出产业文化
5.5.1.3 构建完整序列,表达丰富层次
5.5.2 村落层级上乡土元素的运用
5.5.2.1 体现人性化空间尺度
5.5.2.2 模拟再现乡村场景
5.5.2.3 参与体验生产生活
5.5.2.4 激活乡土田园意趣
5.5.2.5 展现空间精神、延续文化主题
5.5.3 细部层级上乡土元素的运用
5.5.3.1 保持建筑的乡土应景感
5.5.3.2 传统景观符号的借鉴
5.5.3.3 乡土植物的优化配置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和成果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存在的局限与不足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图标索引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7991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799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