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横断山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3-04-29 17:56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不能只停留在发挥其满足温饱的功能,亦应该发挥其游憩功能,特别是云南省横断山区作为一个相对独特的地理环境单元,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使的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城镇发展遇到了瓶颈,再加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的区内农业生产面临很多矛盾。因此,找到一条既能改善生态环境问题,又能发展特色旅游城镇,平衡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方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山地景观农业特征、功能、发展历程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横断山区山地城镇作为研究区,结合研究区自然环境条件,将其划分为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和帚状中山宽谷区,根据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对不同地貌类型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进行了景观类型划分,并绘制出景观空间格局图。在景观格局分析基础上,初步找到了不同地貌类型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的空间格局现状,并对其基质、斑块、廊道进行了优化;从景观美学视角出发,按照空间美和形式美对其进行不同季节、不同地形进行美学设计;从生态适宜性出发,主要考虑坡向、坡度、海拔对耕地和聚落斑块进行调整。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地貌类型的景观农业配置如下:三江并流高山峡谷...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研究评述
1.3 选题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基本概念界定
1.5.1 山地
1.5.2 山地城镇
1.5.3 山地城镇周边
1.5.4 景观农业
第二章 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特征及配置的原则和功能
2.1 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的特征
2.1.1 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相互结合
2.1.2 以山地为背景的自发性景观
2.1.3 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相互融合
2.1.4 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2.2 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的原则
2.2.1 因地制宜原则
2.2.2 整体性原则
2.2.3 多样性原则
2.2.4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2.2.5 美学、参与性原则
2.3 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的功能
2.3.1 经济功能
2.3.2 生态功能
2.3.3 文化教育功能
第三章 景观农业配置的理论与方法
3.1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3.1.2 景观生态学方法
3.2 景观美学理论与方法
3.2.1 景观美学理论
3.2.2 景观美学方法
3.3 生态适宜性理论与方法
3.3.1 生态适宜性理论
3.3.2 生态适宜性方法
第四章 横断山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条件
4.1 横断山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4.1.1 地质地貌
4.1.2 气候和水文
4.1.3 土壤和植被
4.2 横断山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发展的人文环境条件
4.2.1 交通区位
4.2.2 经济发展
4.2.3 民族风俗
4.2.4 旅游发展
4.3 不同地貌类型农业环境现状与特征
4.3.1 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农业环境现状与特征
4.3.2 帚状中山宽谷区农业环境现状与特征
第五章 横断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模式
5.1 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
5.1.1 基于景观生态学配置
5.1.2 基于景观美学配置
5.1.3 基于生态适宜性配置
5.1.4 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的配置模式
5.2 帚状中山宽谷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
5.2.1 基于景观生态学配置
5.2.2 基于景观美学配置
5.2.3 基于生态适宜性配置
5.2.4 帚状中山宽谷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的配置模式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和论文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05461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进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研究评述
1.3 选题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基本概念界定
1.5.1 山地
1.5.2 山地城镇
1.5.3 山地城镇周边
1.5.4 景观农业
第二章 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特征及配置的原则和功能
2.1 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的特征
2.1.1 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相互结合
2.1.2 以山地为背景的自发性景观
2.1.3 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相互融合
2.1.4 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2.2 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的原则
2.2.1 因地制宜原则
2.2.2 整体性原则
2.2.3 多样性原则
2.2.4 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2.2.5 美学、参与性原则
2.3 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的功能
2.3.1 经济功能
2.3.2 生态功能
2.3.3 文化教育功能
第三章 景观农业配置的理论与方法
3.1 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
3.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3.1.2 景观生态学方法
3.2 景观美学理论与方法
3.2.1 景观美学理论
3.2.2 景观美学方法
3.3 生态适宜性理论与方法
3.3.1 生态适宜性理论
3.3.2 生态适宜性方法
第四章 横断山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条件
4.1 横断山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
4.1.1 地质地貌
4.1.2 气候和水文
4.1.3 土壤和植被
4.2 横断山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发展的人文环境条件
4.2.1 交通区位
4.2.2 经济发展
4.2.3 民族风俗
4.2.4 旅游发展
4.3 不同地貌类型农业环境现状与特征
4.3.1 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农业环境现状与特征
4.3.2 帚状中山宽谷区农业环境现状与特征
第五章 横断山区不同地貌类型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模式
5.1 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
5.1.1 基于景观生态学配置
5.1.2 基于景观美学配置
5.1.3 基于生态适宜性配置
5.1.4 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的配置模式
5.2 帚状中山宽谷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配置
5.2.1 基于景观生态学配置
5.2.2 基于景观美学配置
5.2.3 基于生态适宜性配置
5.2.4 帚状中山宽谷区山地城镇周边景观农业的配置模式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和论文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05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80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