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要素—景观—系统”框架的江苏省长江沿线生态修复格局分析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5-01-10 22:06
   在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征程中,实施尺度、要素、途径复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解决区域系统性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江苏省长江沿线地区这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区域,基于"要素—景观—系统"框架构建生态修复潜力评价体系,采用Kmeans聚类分析、Getis-Ord Gi*热点分析等方法识别生态修复分区与热点,构建由点、线(带)、面组成的生态修复格局,提出生态管控与修复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具有多尺度性、对象复合性及途径多样性,在宏观、中观、微观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对象、目标与途径,并可以通过不同级别与类型规划进行衔接;(2)研究区要素层生态修复潜力平均值为0.460,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景观层生态修复潜力热点区分布于环长江入海口区域,冷点区分布于扬泰平原区,根据系统层评价指标可将研究区划为5个聚类分区;(3)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构建"五区、三带、两核心"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并在发展导向、空间管控策略、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生态修复对策。本文可为江苏省沿江区域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生态修复内涵与实施范式探索提供参考借鉴。

【文章页数】:21 页

【部分图文】:

图1 研究区区位图

图1 研究区区位图

研究区不同范围的生态特征与生态问题存在较大差异[36]。长江岸线工业用地造成的污染、建设用地的阻隔等直接作用于长江干流的生态环境。长江腹地区域的景观生态格局以及人—地相互作用关系给长江造成间接的生态压力,影响长江沿线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因此本文考虑到研究区生态修复的尺度性与层次性....


图2 生态修复内涵解析框架

图2 生态修复内涵解析框架

狭义的生态修复是指针对已受损的土地、水体、土壤、栖息地等,以工程、化学、生物、绿化等手段进行恢复与修复,实现污染消除、生态功能与景观恢复、资源再利用等目的的过程。广义的生态修复则包含了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的所有人类活动及地表过程。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狭义的生态修复往....


图3 要素层评价结果

图3 要素层评价结果

根据要素层生态修复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将评价单元各指标计算的值(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标)按自然断点法(NaturalBreak)划分为五个等级(图3a~图3k)。土地利用变化压力指数反映土地开发利用过程造成的生态胁迫,通过测算,江苏省长江沿线10km范围镇域单元的土地利用变化压力....


图4 景观层评价结果

图4 景观层评价结果

本文基于2010年及2017年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使用Fragstates软件计算涉及的景观指数。根据景观层生态修复评价指标计算结果,将评价单元各指标计算的值(除土壤重金属污染指标)按自然断点法(NaturalBreak)划分为五个等级(图4a~图4g)。景观压力指数表示建设用地....



本文编号:4025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4025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7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