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化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应用与表达研究
本文关键词:秦文化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应用与表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态环境的保护成为了这个时代的热点话题,各城市涌现出各种公园建设,尤其是生态公园建设的热潮。生态公园的设计中,在生态的基础上融入当地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人文生态”。秦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正源对当今文化和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秦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它的文化艺术特质与当今景观设计相结合具有极大的价值。这些艺术文化气质和造型精神特征对现今的艺术手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对当代的历史文脉景观设计语言有着强烈的暗示。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总结归纳法、案例分析法等,对秦文化的渊源、精神特征、文化艺术特征、园林特征、建筑特征、色彩以及秦文化中的尚武精神进行了论述和探讨,深入挖掘秦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分析历史文脉在城市生态公园中表达的关系、原则、手法、表达方法。最后对芷阳湖生态公园进行了规划设计,通过对芷阳湖场地调研和资源的分析以及对上位规划即临潼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分析提出了总体规划、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并对规划的平面布局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解读其重要景观节点的设计,在对生态公园的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作出了生态型公园的专项设计。创造出生态性和文化性相结合,具有人文生态特色的城市公园。最后得出结论:生态和文化并不是两个分开的概念,提出了“人文生态”的理念,在生态公园中融入当地传统文化。对秦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并在现在的时代背景下对传统的文化元素进行升华和表达,使之更有时代意义和价值。景观元素中传统文化表达是一个艺术的再创造的过程,吸收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元素,运用现代的理念和手段来创造出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相融合的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希望为传统文化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表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秦文化 生态公园 传统文化 景观 规划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前言11
- 1.2 研究的现状、背景、目的及其意义11-13
- 1.2.1 研究的现状11-12
- 1.2.2 研究的背景12
- 1.2.3 研究的目的12
- 1.2.4 研究的意义12-13
- 1.3 研究的对象与论文结构13-14
- 1.3.1 研究的对象13
- 1.3.2 论文的结构13-14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14-17
- 1.4.1 国外文化主题公园现状14
- 1.4.2 国外优秀案例14-15
- 1.4.3 国内文化主题公园现状15-16
- 1.4.4 国内优秀案例16-17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7-19
- 1.5.1 研究方法17-18
- 1.5.2 技术路线18-19
- 第二章 秦文化概述及特征分析19-27
- 2.1 秦文化渊源19-20
- 2.1.1 秦文化的起源19-20
- 2.1.2 早期秦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渊源20
- 2.2 秦文化精神特征20-21
- 2.2.1 殷商至西周早期秦文化精神20
- 2.2.2 战国时期及商鞅变法后秦文化精神20-21
- 2.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文化精神21-22
- 2.3.1 集权主义21
- 2.3.2 兼容性21
- 2.3.3 大兴土木追求浩大奢华21-22
- 2.3.4 秦的原始宗教精神22
- 2.4 秦的文化艺术特征22-23
- 2.5 秦的建筑特征23-25
- 2.5.1 建筑思想23-24
- 2.5.2 建筑形式特征24
- 2.5.3 建筑装饰24-25
- 2.6 秦的园林特征25-26
- 2.7 秦文化色彩分析26
- 2.8 秦文化中的尚武精神26-27
- 第三章 历史文脉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表达27-33
- 3.1 传统文化与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关系27
- 3.1.1 城市生态公园中传统文化的融入27
- 3.1.2 传统文化需要物质实体进行交流和传播27
- 3.1.3 不同地域对传统文化的表达内容和手法不同27
- 3.2 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原则27-29
- 3.2.1 整体性27-28
- 3.2.2 代表性28
- 3.2.3 时代性28
- 3.2.4 开放性28-29
- 3.3 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手法29-30
- 3.3.1 保留29
- 3.3.2 再现29
- 3.3.3 隐喻29
- 3.3.4 象征29
- 3.3.5 抽象29-30
- 3.4 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是生态公园的设计与表达30-33
- 3.4.1 前期的策划与分析30
- 3.4.2 地形地势设计与改造30
- 3.4.3 园林建筑及小品30-31
- 3.4.4 水体景观31
- 3.4.5 植物景观31
- 3.4.6 硬质铺装景观31-32
- 3.4.7 LID低影响开发技术32-33
- 第四章 芷阳湖生态公园规划设计33-50
- 4.1 实地调查分析33-34
- 4.1.1 区位背景33
- 4.1.2 临潼区资源分析33-34
- 4.2 总体规划34-35
- 4.2.1 项目背景分析34
- 4.2.2 场地分析34
- 4.2.3 总体规划目标34-35
- 4.3 上位规划解读35
- 4.4 指导思想35
- 4.5 规划设计原则35
- 4.6 平面布局及分析35-40
- 4.6.1 平面布局35-36
- 4.6.2 功能分区规划36-37
- 4.6.3 道路系统分析37-38
- 4.6.4 节点分析38-39
- 4.6.5 功能分析39
- 4.6.6 公共设施分析39-40
- 4.6.7 色彩分析40
- 4.7 主要景观节点设计40-45
- 4.7.1 秦文化展览馆40-42
- 4.7.2 秦风回廊42
- 4.7.3 秦风休息亭42-43
- 4.7.4 疏林43-44
- 4.7.5 特色餐饮住宿44
- 4.7.6 浮雕广场44-45
- 4.8 生态型公园专项设计45-50
- 4.8.1 生态蓄水区设计45-46
- 4.8.2 硬质铺装设计46-47
- 4.8.3 植物景观设计47-50
- 第五章 结论50-51
- 5.1 总结50
- 5.2 讨论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作者简介54
【相似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骞国政;;在三秦文化书画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一○年)[C];2010年
2 张生朝;;在秦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雷依群;;秦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云度;;从后妃制度谈秦文化[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昭惠;;2003年秦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概况[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6 王崇熹;;根脉深厚的三秦文化[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0一三年)[C];2014年
7 谢克恒;;三秦文化研究会工作回顾与体会[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8 ;三秦文化书画研究院工作简则[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一○年)[C];2010年
9 ;三秦文化研究会章程[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10 梁中效;;秦文化与西部时代[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毋佳欣;纵论弘扬秦文化与建设大西安[N];咸阳日报;2010年
2 记者 巩治永 竹翠;陇南秦文化研究会成立[N];陇南日报;2010年
3 ;要把秦文化的特征发扬光大[N];陕西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涛;王若冰:发掘秦文化金字招牌[N];咸阳日报;2010年
5 记者 李桦 实习生 曹璐 岳凍;“大秦文化论坛”,难得的文化碰撞[N];咸阳日报;2010年
6 邬艳 李育蓉;咸阳“秦文化讲堂”正式开播[N];咸阳日报;2010年
7 杨焕亭;我们应该怎样打造秦文化品牌[N];咸阳日报;2010年
8 记者 周者军;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在礼县县城开馆[N];甘肃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周者军;礼县精心打造先秦文化品牌[N];甘肃日报;2013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王子今;秦文化的实用之风[N];光明日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童佳雯;基于秦文化的服装语用技术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5年
2 刘欣;秦文化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应用与表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占昌卿;秦文化在现代园林景观中的设计表达[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4 安珊珊;地域审美视野下的秦文化[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全彬;试析《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战国后期秦文化整合现象[D];山东大学;2007年
6 张媛;秦文化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迎春;论秦的标准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秦文化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应用与表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068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406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