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范围CEMS样品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本文关键词:宽范围CEMS样品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样品处理系统技术作为烟气安全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目前使用的样品处理系统表现出针对性较强,适用范围较窄等诸多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不同燃料、不同燃烧方式,不同粉尘含量、不同烟气湿度、烟气温度等条件下污染源排放连续监测需求。基于上述局限性问题,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应用于CEMS的宽范围样品处理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即协调处理好样品气条件、环境条件和应用条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样品处理系统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如采样探头、水分、管路泄露、吸附以及环境条件改变等,并有针对性的给出了减小或消除误差的方法。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宽范围样品处理系统设计的完整方案。主要包括采样探头系统的设计、样品传输管线的设计、样品处理单元的设计以及辅助装置的设计。其中,采样探头系统作为整套样品处理系统的核心和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后期分析的成败。为避免应用中可能造成的共振进而导致探头断裂,设计并计算了探头的允许长度;此外,设计了探头过滤器的完整结构,并采用PLC程控技术实现了探头过滤器的自动反吹扫。对样品处理单元,采用三级过滤技术完成样气的除尘设计,即在探头处采用陶瓷过滤器,中间采用SiC高效过滤器,样气进分析仪器前采用膜式过滤器。此外,分别采用Nafion管除湿技术和组合式过滤除湿技术解决样品除湿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样品处理系统的应用效果。实验中以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苯和正己烷为例,经过样品处理系统后,样品的损失率在2%以内,测试样品的定量重复性RSD=0.2766%,线性测试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通过应用冷干抽取法、高温热湿法和稀释抽取法三种烟气监测系统,对比分析了不同湿度对三种系统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不含水分的模拟烟气,三种系统测试效果良好,其线性相关系数R2均在0.999左右。模拟湿烟气的测试结果表明,水分对SO2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NO的影响,在低浓度时这种影响更为显著。对比三套系统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高温热湿法系统对水分含量较为敏感,在精确控制稀释比的前提下,稀释抽取法系统对水分的抗干扰性表现出较好的优越性。
【关键词】:安全监测 样品处理 除尘 除湿 宽范围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科技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8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2
-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20
- 1.2.1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的现状11-15
- 1.2.2 样品处理技术现状15-19
- 1.2.3 样品处理系统技术发展趋势分析19-20
- 1.3 主要研究内容20-22
- 2 样品处理系统设计思路及影响因素分析22-29
- 2.1 设计思路22-24
- 2.1.1 关键技术问题分析22-23
- 2.1.2 具体设计思路23-24
- 2.2 样品处理系统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24-27
- 2.2.1 样品处理系统的总体要求24-26
- 2.2.2 影响因素分析26-27
- 2.3 消除或减小误差的方法27-28
- 2.3.1 探头影响因素的消除27
- 2.3.2 水分影响误差的消除27
- 2.3.3 管路泄露或吸附误差的消除27-28
- 2.3.4 其他误差分析28
- 2.4 小结28-29
- 3 宽范围样品处理系统设计29-43
- 3.1 理论分析29-32
- 3.1.1 烟气动力学分析29-30
- 3.1.2 烟气除尘机理研究30-31
- 3.1.3 烟气除湿机理研究31-32
- 3.2 采样系统设计32-35
- 3.2.1 烟气采样点选择32
- 3.2.2 采样泵设计32-33
- 3.2.3 采样探头设计33-35
- 3.3 样品处理单元设计35-38
- 3.3.1 除尘装置设计方案35-36
- 3.3.2 除湿装置设计方案36-37
- 3.3.3 对比总结37-38
- 3.4 样品传输单元分析38-39
- 3.4.1 烟气样品传输的基本要求38
- 3.4.2 传输管线的伴热保温38-39
- 3.5 辅助装置设计39-42
- 3.5.1 系统气路设计39-41
- 3.5.2 样品处理箱保温伴热设计计算41-42
- 3.6 小结42-43
- 4 系统实验测试与应用研究43-52
- 4.1 实验设备和材料43-44
- 4.2 样品处理系统性能指标测试实验44-46
- 4.2.1 实验测试方案44
- 4.2.2 实验条件与测试过程44-45
- 4.2.3 实验结果分析45-46
- 4.3 不同湿度下不同监测系统的测试实验46-51
- 4.3.1 实验测试方案46-47
- 4.3.2 实验结果分析47-51
- 4.4 小结51-52
- 5 总结与展望52-53
- 5.1 总结52
- 5.2 展望52-53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 整套样品处理系统气路流程设计方案56-57
- 致谢57-58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凯,滕恩江;颗粒物CEMS的取样问题和基本分析技术[J];中国环境监测;2005年03期
2 杨凯,滕恩江;颗粒物CEMS的取样问题和基本分析技术[J];电力环境保护;2005年03期
3 汤龙华;直接抽取式CEMS安装调试中应注意的问题[J];电力环境保护;2005年01期
4 邹正伟;董文娴;;直接抽取采样式CEMS的测量误差分析[J];电力环境保护;2009年02期
5 肖瑞岗;;CEMS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电力技术;2009年09期
6 张佐民;;CEMS-2000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J];电力安全技术;2011年01期
7 周善龙;;CEMS系统的运行的主要问题及分析维护[J];科技创业家;2013年15期
8 尹立亚;孟庆杭;;CEMS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应用[J];电力环境保护;2006年03期
9 张志强;潘建文;韩文栋;;CEMS在火电厂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分析[J];电力环境保护;2008年06期
10 黄德承;贾建平;;一种新型CEMS采样探头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建辉;王铮;潘迪;;北京市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的技术方法比较及相关问题分析[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2 朱姝;欧学飞;董勋;梁健聪;;浅淡烟气连续监测系统(CEMS)检测及管理的几点建议[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3 肖瑞岗;;CEMS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办法[A];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8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邹正伟;董文娴;;直接抽取采样法CEMS的测量误差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5 孙友文;于晓曼;刘文清;汪世美;黄书华;;非分散红外多组份气体检测技术及其在CEMS中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乔琳庆;朱泽军;吉军凯;李斐;;烟气汞在线(Hg-CEMS)监测现状及性能评估初探[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7 贾仁;许建峰;;CEMS烟气连续监测系统在火电厂中的应用及维护[A];2010年全国发电厂热工自动化专业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张良;张玮;曹亚明;;CEMS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与维护[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9 温浩帆;桑慧清;;脱硫CEMS预处理系统改进及常见故障处理与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9分会场:火电厂烟气净化与节能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司晓玲;;石横电厂烟气脱硫系统中CEMS异常情况分析及解决方法[A];全国火电300MW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第四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电脑报 李好宇;CEMS帮企业用户轻松实现“加减乘除”[N];电脑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徐勇;CEMS2.0完美诠释“腾云计划”[N];人民邮电;2014年
3 环境保护部华东督查中心 卢诰宇 朱风松 刘国才;如何查找、认定烟气CEMS存在的问题?[N];中国环境报;2013年
4 环境保护部华东督查中心 卢诰宇 朱风松 刘国才;如何查找、认定烟气CEMS存在的问题?[N];中国环境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克阳;CEMS 商用IT建设新理念[N];计算机世界;2009年
6 本报记者 蔡方;谁是最后赢家[N];中国环境报;2001年
7 王轩;CEMS:映美的模式生存论[N];中国企业报;2005年
8 黄燕;联想集团CEMS助企业跨越“寒冬”[N];中国企业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奕;江裕制造演绎CEMS之路[N];计算机世界;2004年
10 张云;碧水蓝天的追求[N];山西日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小媛;宽范围CEMS样品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重庆科技学院;2016年
2 杨威;烟气在线监测系统(CEMS)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3 宋冰雪;CEMS数据质量检测平台流场效应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常虹;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分析与改进[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5 黄德承;菱铁矿回转窑焙烧过程CEMS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赵亮;基于CEMS系统的在线煤质分析系统[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白杨;基于紫外差分光度法的CEMS气体检测系统开发[D];浙江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71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97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