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生态理念的泾河源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1:23

  本文关键词:基于生态理念的泾河源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 景观 城市河道 泾河


【摘要】:河道是城市发展的基本载体、城市功能的基本单元,河道景观则是城市的重要景观资源。河道作为城市重要的一部分,为城市的形态构成、环境营造及文化沉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发展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及活力区域。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环境和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城市化的推进与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冲突。因此,如何在城市化推进的同时保持其自然化、环境生态化成为了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更是当前城市河道景观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本文通过文献查阅、案例研究、实地调研、归纳总结等方法,探究了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流程,从理论研究到泾河源河道景观的实际案例,得出以下结论:(1)河道从最初的治理到景观设计及生态修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国外生态河道景观相较于国内发展较早,现已有水域生态修复、河流生态景观建造等一系列相关理论和法律条文,大量已建成项目也体现出其概念的科学性和生态的可持续性。国内当前也有相关规范出台,并专门针对城市河道生态建设有详细规定,部分成功案例也得以推广,但各地标准不一,执行力不强,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仍需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和法律法规等。(2)针对生态理念的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从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及人文景观三个方面共同开展进行。通过总结归纳,得出了基本设计流程和要素:自然景观从河道形态、护坡护岸、地形及种植设计上着重强调其生态多样性;人工景观在道路、功能区、园林小品及亲水平台等设计时,应注重生态性的同时注意与河道密切联系:人文景观从历史文脉的延续、保护与表达出发,因地制宜的同时加强其生态功能的表达。综上所述,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人文景观三者紧密结合的河道景观设计更具科学性和完整性。(3)本文以宁夏泾源森林公园为例,通过河道两侧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升其景观品质的同时也丰富了生态多样性。人工景观的设计增加了人们对泾河的参与性,为城市增添了富有活力的生态景观绿带。特殊的人文景观赋予了城市河道景观浓厚的地域特色。因此,该项目在提高生态效益的同时,提升了人居环境,并增添了城市活力,实现了生态、河道、景观、人文四位一体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生态 景观 城市河道 泾河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8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
  • 1.2.1 研究目的8
  • 1.2.2 研究意义8
  • 1.3 相关概念8-10
  • 1.3.1 生态理念8-9
  • 1.3.2 自然河道与城市河道9
  • 1.3.3 城市河道景观9-10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4.1 国外研究进展10-14
  • (1) 相关理论10-12
  • (2) 实践案例12-14
  • 1.4.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6-18
  • 1.5.1 研究方法16-17
  • 1.5.2 技术路线17-18
  • 第二章 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研究18-28
  • 2.1 设计理念18-19
  • 2.2 城市河道自然景观设计19-23
  • 2.2.1 河道形态设计19-20
  • 2.2.2 生态护坡护岸设计20-21
  • 2.2.3 地形设计21
  • 2.2.4 种植设计21-22
  • 2.2.5 场地生态修复22-23
  • 2.3 城市河道人工景观设计23-25
  • 2.3.1 道路设计24
  • 2.3.2 功能区设计24-25
  • 2.3.3 园林小品设计25
  • 2.3.4 亲水平台设计25
  • 2.4 城市河道人文景观设计25-28
  • 2.4.1 滨水历史文脉的延续与保护26
  • 2.4.2 滨河绿地历史文脉的表达26-28
  • 第三章 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实践与探索——以泾源森林公园为例28-51
  • 3.1 项目概况28-30
  • 3.1.1 区位优势28-29
  • 3.1.2 上位规划29
  • 3.1.3 前期现状调查29-30
  • 3.2 设计依据和指导思想30-31
  • 3.2.1 设计依据30-31
  • 3.2.2 设计指导思想31
  • 3.3 设计原则、理念及目标31-33
  • 3.3.1 设计原则31-32
  • 3.3.2 设计理念32
  • 3.3.3 设计目标32-33
  • 3.4 设计布局33-36
  • 3.4.1 布局结构33-34
  • 3.4.2 总体布局34-36
  • 3.5 自然景观设计36-43
  • 3.5.1 河道形态景观设计36-38
  • 3.5.2 生态护坡护岸设计38-41
  • 3.5.3 地形设计41
  • 3.5.4 种植设计41-43
  • 3.6 人工景观设计43-46
  • 3.6.1 拦水坝设计43-44
  • 3.6.2 道路设计44-45
  • 3.6.3 园林小品设计45-46
  • 3.7 人文景观设计46-48
  • 3.7.1 地域特色设计46-48
  • 3.7.2 文化景观设计48
  • 3.8 效益评估48-50
  • 3.8.1 生态效益48-49
  • 3.8.2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49-50
  • 3.9 小结50-51
  • 第四章 结语51-53
  • 4.1 结论51
  • 4.2 不足与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9
  • 致谢59-60
  • 个人简介6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昕s,

本文编号:9861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9861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0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