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南京林业大学校园景观整体性保护与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7 01:24

  本文关键词:南京林业大学校园景观整体性保护与更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老校区 整体性 校园历史文化景观 校园慢行系统


【摘要】:南京市高校老校区以其严谨精致的空间格局、富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人文气息,堪称中国近现代校园规划的杰出代表,是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1。本文以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南林)为具体研究对象,以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视角研究校园景观整体性保护和更新。宏观层面分析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促进南林校园与其周边城市空间的关系良好;中观层面分析不同建设时期的校园空间,建立校园历史文化景观体系,促进不同时期校园景观空间的连接和传承;微观层面确立校园景观空间保护与更新对象,对于校园重点历史景观空间和新建景观空间做出规划设计指引。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建立校园历史文化慢行系统,作为校园景观整体性保护与更新的重要载体。本文第一部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此外还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现状进行梳理,对相关理论和概念进行界定。并于主体研究之前,探讨如何基于校园空间整体性开展研究,并对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研究层次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主要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讨论高校老校区与南京市城市空间的关系,从校园的空间分布关系、南京市高校建设历史沿革、校园隶属关系、校园面积等方面梳理南京市主城区老校区生存现状,分析高校老校区的发展危机与机会。从南林校园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与城市交通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南林校园进行宏观层面的分析。文章第三部分从中观层面探究南林校园历史文化景观价值,将南京林业大学校园整体作为一种城市历史文化景观,分析校园空间的历史沿革、空间格局的形态特征和历史文化景观空间,梳理校园历史文化景观空间布局结构。第四部分对校园进行微观层面的校园景观空间分析,通过使用后评价(POE)分析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户外景观空间的使用状况,通过校园户外景观空间使用活动调查、户外景观空间行为活动分析,确立具体的校园景观空间保护与更新对象,提出景观空间保护和更新建议。第五部分基于前文三个层次的分析,提出南京林业大学老校区景观保护与更新规划策略。于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强调师生的参与和历史的动态发展。基于校园新旧景观的连接与传承,校园与周边社区的边界空间优化,建立动态发展的校园历史文化景观保护体系,并以此为基础,综合考虑校园户外景观空间的使用状况和校园交通状况,建立校园历史文化慢行系统。推广校园历史文化慢行系统对老校区尤具实施价值,对于维护校园空间完整性和校园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能从具体形态上引导校内师生、校外人员参与到校园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中去,校园历史文化景观也只有在人的参与下才能得到保护和发展。在保护和更新校园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促进校园整体作为城市历史文化景观涵养城市的历史文化精神。
【关键词】:老校区 整体性 校园历史文化景观 校园慢行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4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选题背景10-11
  • 1.1.1 为什么要研究南京市的大学校园10
  • 1.1.2 为什么要研究高校老校区10
  • 1.1.3 为什么要研究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景观10-11
  • 1.2 相关研究综述11-14
  • 1.2.1 国外相关研究11-12
  • 1.2.2 国内相关研究12-14
  • 1.3 研究角度14-16
  • 1.3.1 宏观视角14-15
  • 1.3.2 中观视角15-16
  • 1.3.3 微观视角16
  • 1.4 相关理论和概念界定16-19
  • 1.4.1 校园景观的完整性16-17
  • 1.4.2 校园历史文化景观17
  • 1.4.3 校园开放空间使用后评价(POE)17-18
  • 1.4.4 校园边界空间18
  • 1.4.5 校园慢行系统18-19
  •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围19
  • 1.6 研究方法19-20
  • 1.6.1 文献研究法19
  • 1.6.2 实地调查法19
  • 1.6.3 案例分析19-20
  • 1.6.4 归纳分析法20
  • 1.7 技术路线20-21
  • 第二章 南京市高校老校区现状分析21-35
  • 2.1 南京市高校建设历史沿革21-22
  • 2.2 南京市大学校园现状梳理22-25
  • 2.2.1 大学校园隶属多22-24
  • 2.2.2 校园面积差异显著24-25
  • 2.3 高校老校区在南京城市空间的关系分布25-28
  • 2.4 南京市主城区高校老校区问题归纳28-32
  • 2.4.1 主城区老校区空间失落28
  • 2.4.2 远郊新校区孤岛化28-31
  • 2.4.3 校园用地与城市空间矛盾频发31-32
  • 2.5 南京市主城区高校老校区的发展32-33
  • 2.5.1 发展劣势与危机——维持校园空间完整性32
  • 2.5.2 发展优势与机会——高校老校区历史文化意义32-33
  • 2.6 南京市高校校园典型研究案例选取33-35
  • 第三章 宏观层面分析——南京林业大学校园空间与城市的关系35-41
  • 3.1 与城市交通的关系35-37
  • 3.1.1 南林校园与新庄立交35-36
  • 3.1.2 南林校园与城市路网间距36-37
  • 3.1.3 南林校园与公共交通37
  • 3.2 与周边社区的关系37-39
  • 3.2.1 南林校园与社区界面38
  • 3.2.2 南林校园与周边商业38-39
  • 3.3 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39-41
  • 第四章 中观层面分析——校园历史文化景观价值研究41-48
  • 4.1 南林老校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沿革41-44
  • 4.1.1 南林老校区发展的历史渊源41-42
  • 4.1.2 南林老校区建设的历史概况42-44
  • 4.2 南林老校区空间格局的形态特征与价值44
  • 4.2.1 南林老校区的布局形态和空间组织44
  • 4.2.2 南林老校区建筑风格44
  • 4.3 南林老校区历史文化景观空间44-48
  • 4.3.1 校园历史文化景观保护片区45-46
  • 4.3.2 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户外景观空间46-47
  • 4.3.3 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景观单体47-48
  • 第五章 微观层面分析——南林校园户外景观空间使用后评价48-57
  • 5.1 校园户外景观空间使用活动调查48-49
  • 5.2 户外景观空间行为活动分析49-54
  • 5.2.1 户外景观空间的可达性分析49
  • 5.2.2 户外景观空间的分布状况49-50
  • 5.2.3 活动类型特征分析50-51
  • 5.2.4 活动时间特征分析51-53
  • 5.2.5 与周边社区居民关系分析53-54
  • 5.3 基于POE研究的户外景观空间规划指引54-57
  • 5.3.1 人气低落空间54-55
  • 5.3.2 空间结构布局55-57
  • 第六章 南林校园保护更新规划57-73
  • 6.1 南林校园景观整体性保护与更新原则57
  • 6.1.1 维护校园空间整体性57
  • 6.1.2 协调保护与更新的关系57
  • 6.2 南林校园景观整体性保护与更新策略57-58
  • 6.2.1 宏观层次—优化校园边界空间57-58
  • 6.2.2 中观层次—更新校园历史文化景观结构58
  • 6.2.3 微观层次—建立校园历史文化慢行系统58
  • 6.3 校园边界空间的优化58-60
  • 6.4 校园历史文化景观结构的更新60-66
  • 6.4.1 紫湖溪带状空间改造提升61-64
  • 6.4.2 轴线序列的保护更新64-66
  • 6.5 校园历史文化慢行系统66-73
  • 6.5.1 校园历史文化慢行系统选线66-68
  • 6.5.2 历史文化景点规划68-71
  • 6.5.3 历史文化标识体系规划71-73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73-75
  •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73
  •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73-74
  • 7.3 研究的不足之处74
  • 7.4 研究展望74-7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75-76
  • 参考文献76-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丽;翟晓艺;蒙吉军;黄s,

本文编号:986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986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7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