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探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22:41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当代油画 表现性 中西融合 自我表现


【摘要】:油画艺术作为一种舶来品,自明朝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已有四百多年历程。自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艺术家们逐渐开始全面引进和借鉴学习西方油画艺术形式、风格及相关艺术理念。纵观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无论从其艺术内涵到表现手法,再到形式特征等诸多方面都被深深地打上了西方文化影响的烙印。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家骨子里传统的、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又促使他们逐步意识到本土文化中的传统艺术精髓与西方绘画艺术交融互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正是在以上的历史背景下,在中西文化对比融合中所产生的具有本土意识的艺术形态。对其表现性的界定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就是西方表现主义。本文中对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的界定并非是对中国当代某一艺术流派的具体特指,而是对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发展中诸多具有相同的表现性特征的总的概述,是在更大的范畴中对表现性油画这一风格的言说。本文拟从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的界定出发、探究其形成的内外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详尽的梳理;再通过对当代具有表现性风格的艺术家的个案进行深入剖析,分析其创作技法和绘画理念,进而总结归纳出表现性油画在中国当代的具体创作特征;最后通过前面的论据分析其为中国艺术发展所做的贡献,尝试指出现阶段发展的认识误区,并展望其未来发展的新趋向。本文旨通过以上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分析论证,对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的创作特征及其精神价值,并在本质上探究出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既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外来影响,又有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在渗透。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所具有的显著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继而力求在未来艺术发展中为其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中国当代油画 表现性 中西融合 自我表现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21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2
  • 1.1 研究现状综述8-9
  • 1.2 研究的意义9-10
  • 1.3 研究目的、内容10
  • 1.4 技术路线10-12
  • 2 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探源12-22
  • 2.1 理论基础12-14
  • 2.1.1 西方非理性哲学的影响12-13
  • 2.1.2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积淀13-14
  • 2.2 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外来影响14-18
  • 2.3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在渗透18-22
  • 3 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发展历程22-30
  • 3.1 二十世纪初期探索22-23
  • 3.2 改革开放之后23-30
  • 3.2.1 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23-26
  • 3.2.2 八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26-27
  • 3.2.3 九十年代至今27-30
  • 4 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创作特征30-43
  • 4.1 注重人的自身价值30-33
  • 4.2 自我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33-35
  • 4.3 形式语言上的自由选取35-43
  • 4.3.1 得意写形的表现方式35-38
  • 4.3.2 具有民族特征的表现形式38-40
  • 4.3.3 抽象语言的表现形式40-43
  • 5 中国当代表现性油画艺术再思考43-48
  • 5.1 艺术价值43-44
  • 5.2 实践中的认识误区44-45
  • 5.3 发展新趋向45-46
  • 5.4 自身绘画实践有感46-48
  • 6 结语48-50
  • 致谢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53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劲松;忘情于自然──崔国强油画艺术论[J];西北美术;2000年01期

2 伊·赵荣璋;颜文j先生及其油画艺术[J];美术向导;2001年04期

3 杨恭胜,王洪志;油画艺术教育与艺术市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刘兴涛;扫描中国油画艺术20年的变革与发展[J];东方艺术;2003年05期

5 冀少峰;理想中的崇高——王文生的油画艺术[J];美术研究;2004年04期

6 瑞雪;;毛岱宗油画艺术[J];走向世界;2005年11期

7 吕鸿;;油画艺术的构成[J];美术大观;2006年07期

8 戴泽;;品味姜迎久油画艺术[J];艺术市场;2006年10期

9 小英;;不断求新 评新时期吕洪仁的油画艺术[J];艺术与投资;2007年06期

10 朱晓华;;从红色油画的社会功用论其陈列、维护与修复[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浅述(澳门)油画的保存与修复[A];文物保护与修复纪实——第八届全国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曹洪霞;曾勇;;当代油画艺术中的光与色[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3 马刚;;莫奈油画对当代艺术的影响[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绍宗;;油画双语教学中的对话机制[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曹洪霞;曾勇;;影像时代摄影色彩与油画色彩的互动[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6 邵大箴;;探索油画民族风格的先驱——读常书鸿先生的油画[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7 王钟;;地域文化精神与油画艺术创新——塔马约绘画艺术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现实启迪[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郑军;关注我国的油画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申志远;哈尔滨就是一幅油画[N];哈尔滨日报;2007年

3 记者  戚泥莲;中俄油画艺术交流基地落成[N];黑龙江日报;2006年

4 邹本X;华人收藏家骆锦地用油画解读三国[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5 李燕华;“回归”油画透支美丽[N];中国商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李志杰;油画,沟通人类情感的语言[N];中国水利报;2000年

7 海南日报记者 戎海;伊莎贝莉:油画也能“跃然纸上”[N];海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军;黑龙江省俄罗斯油画交流研究会成立[N];北方时报;2011年

9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孙克;也谈油画的本土化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胡阳芝;海西(永安)油画艺术城项目签约[N];三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德强;论油画人物的肖像画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2 朱尧;论油画的“抒写性”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湘媛;试谈油画艺术的几个审美问题[D];天津美术学院;2015年

4 余婉瑶;中西融合—油画的探索与实践[D];河南大学;2015年

5 范彬;青春巡礼图—毕业创作《show》感悟[D];苏州大学;2015年

6 王望;浅析萨弗库耶夫的油画艺术的形式美及情感表达[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7 刘玉雁;油画艺术形式美[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亚君;油画人物表现形式的探索[D];西藏大学;2016年

9 赵杨;油画《时代》创作心路[D];东南大学;2015年

10 关文庆;“光”的表现在油画艺术中的重要作用[D];西安美术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057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057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7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