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重彩画中金属颜料的表现技法初探与个人创作实践体会
本文关键词: 重彩画 金属颜料 技法 审美价值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金属颜料是中国画颜料中的一个特殊种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中就出现了金属颜料,唐代及以之后的各个时期被广泛的应用于绘画上并创造了丰富的技法。金属颜料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从唐代的金碧山水到明朝的法海寺壁画都可以找到金属颜料的运用。唐代时期重彩画传入日本,金属颜料的使用也被日本画家沿袭继承至今并有所发展和创造,变成了日本画的一部分。如今,随着中国重彩画的复兴,金属颜料也重新得到重视和广泛使用,出现了许多新的表现技法。本论文将以一个创作者的角度,从本体研究的观点出发,总结前人经验、吸收当今前沿艺术家的优秀成果,对其进行亲身实践并探索,着重探析金属颜料的特质及其在当代重彩画中的技法运用,力求使其在创作中表现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Abstract]:Metal pigment is a special kind of Chinese painting pigments,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of applica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ainting. As early as in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metal pigments appeared in painting. Tang Dynasty and its subsequent periods were widely used in painting and created a wealth of techniques. Metal pigments have a strong decorative. From Jinbi landscape of Tang Dynasty to Fahai Temple murals of Ming Dynasty can find the use of metal pigments. Heavy color paintings in Tang Dynasty were introduced into Japan, and the use of metal pigments has been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and created by Japanese painters. It has become a part of Japanese painting. Now, with the revival of Chinese heavy color paintings, metal pigments have been re-valued and widely used, and many new performance techniques have emerged. This paper will b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reato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ontology research,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vious experience, absorbs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current leading edge artists, and carries on the personal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to i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l pig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ontemporary heavy color paintings in order to make them show the best artistic effect in their creation.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2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6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吴玉红;;清秀神俊 韵逸洒脱——玄学对魏晋工艺美术风格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6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7 陈晓春;;沫若《女神》与毛泽东诗词——中国现代诗歌主体精神建构的一种模式[A];郭沫若研究三十年[C];2008年
8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9 黄雅峰;;南阳汉画像石、画像砖人物题材的艺术特点[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姚全兴;;审美思维教育: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A];《思维科学与21世纪》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1479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47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