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天赐风景油画的东方审美情趣
本文关键词: 苏天赐 风景油画 东方审美情趣 出处:《山西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苏天赐是中国油画发展进程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风景油画将自然万物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但绝不是简单地将所见情景进行复制重现,而是作品本身必须有话要说,要说的内容就是将自然风景呈现的自然神韵升华为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的过程,最终达到与观者之间心灵的沟通,也是审美情趣的精神共振。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世界文明史和美术史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华夏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所造就的艺术审美情趣有着自己特异性。本文将以苏天赐先生的风景油画艺术为例,通过对其风景油画的艺术特征和作品所呈现出的艺术审美内涵进行深入剖析,最终发掘其中的艺术价值和现实创作的指导意义,以此来深化我们对东方审美情趣的深刻理解,并试图将这种独特性更好的融入到本国家、本民族的风景油画创作当中去。
[Abstract]:Su Tianzhi is a representative figur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oil painting. His landscape painting takes all natural things as his subject matter, but it is not simply to copy and reproduce what he sees, but the work itself must have something to say. The content to say is to sublimate the natural charm presented by the natural scenery into the process of unique artistic aesthetic taste, and finally to reach the spiritu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viewer and the viewer, as well as the spiritual resonance of the aesthetic interest. China, as one of the four ancient civilizations, It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world civilization and fine arts, and has its own specificity in the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is article will take Su Tianzhi's landscape oil painting art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deep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his landscape oil paintings and the artistic aesthetic connotations presented by his works, the author finally explores the artistic value and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realistic creation, so as to deepen our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ental aesthetic taste. And try to better integrate this uniqueness into the national, the national landscape oil painting.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文浩;;苏天赐油画艺术论[J];剧影月报;2008年06期
2 漠及;;苏天赐教授简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4期
3 舒卫;;苏天赐先生逝世周年感怀[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4期
4 邱春林;;远去江南的精魂——怀念著名油画家苏天赐先生[J];美术;2006年10期
5 赵思山;;试论苏天赐油画艺术[J];丝绸之路;2010年22期
6 王端廷;;调和中西——苏天赐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J];美术观察;2011年03期
7 王端廷;;他走了,留下深深的脚印——“调和中西——苏天赐艺术研讨会”综述[J];美术;2011年03期
8 赵思有;苏天赐油画风景画的艺术特色[J];美术研究;2003年03期
9 曹意强;;论苏天赐[J];美术研究;2007年04期
10 范迪安;;东方意韵——苏天赐艺术回顾展[J];中国美术馆;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白良;;中国油画保护与修复的现状及展望[A];继承 发展 保护 管理——北京博物馆学会保管专业十年学术研讨纪念集[C];2010年
2 高星;;转瞬即逝的现代性——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先锋”艺术家后期转型现象评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3 宋玉成;;日本吸收西方油画历程及得失判断[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马力;;期待塞尚 呼唤凡高[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寒;;物境·情境·意境 论“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之舟[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6 曹q;;中国当代油画中的“性图像”研究[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阳腾 通讯员 肖烈南;流光溢彩的大芬油画村[N];经济日报;2010年
2 记者卜松竹;广东油画四百年引领风潮[N];广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严长元;彰显湖北油画的本土精神[N];中国文化报;2011年
4 记者刘妍 通讯员何芳玲;新疆油画学会创作培训基地在我州揭牌[N];博尔塔拉报;2010年
5 路加;张四民 油画班里的悖论画家[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赵晓林;游刃于写实与抽象之间[N];济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申志远;油画的质感[N];哈尔滨日报;2011年
8 记者 卓凡;一批画师从临摹复制 走向自主创作[N];江西日报;2011年
9 彭杭;“架上的叙述”透视出了什么[N];大连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饶翔;油画家要热情地拥抱社会生活[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潘皓;日本当代油画的研究与分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2 韩洪伟;油画笔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张澎;写实与现实[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金捷;中国表现性油画创作教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茅昌兰;论油画材质技术之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徐西凤;当代海南地域特色油画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耀熔;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文利;认知转向与资源转换——当代广西油画对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利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潇湘;贵州油画民族性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光艺;意象油画的形式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宫科;写实油画的精神品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田野;潜意识在油画人物创作中的隐性呈现[D];吉林大学;2011年
9 曾莉芸;论意象油画与客家文化元素的融合[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10 吴达清;悠然见南山——浅谈油画风景诗化倾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178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1517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