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文化对香烟画的影响
[Abstract]:Cigarette paint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e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Cigarette painting, as a cultural symbol of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complements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in late Qing and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cigarette painting, explores the influence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cigarette painting, and points out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igarette painting.
【作者单位】: 山东齐鲁理工学院;
【分类号】:J21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儿;中国文化绝非与自然和谐的文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1年05期
2 张竞;论市场经济中的文化创新[J];学术交流;2001年01期
3 于力;浅谈大众文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张勤;从悟性文化向契约文化的转变——实现民族性格的现代成熟[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刘明景;谈谈“文化”的概念和特点[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张健,王明红;大众文化的流行与"庸俗化"及"媚俗[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张静蓉;文化创新及其实现机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8 万智炯;从现象学的角度看大众文化的哲学成因[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9 潘承玉;越文化研究纲要[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10 姜奇平;冷文化与热文化的区别[J];互联网周刊;2003年3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风平;;区域文化对创新能力的影响[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9年
2 李翠玉;文洪朝;;市场经济视角下的文化建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3 杨福泉;;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省为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俞岚;;浅论领导在工商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浙江工商行政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作清;;黑龙江文化的发展、特点与创新[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张鑫;;黑龙江精神文化初探[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7 陈易洲;邹聪顺;;漳州文化特征浅析——兼谈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8 吴忠;;论深圳文化的特色与定位[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杨宜勇;董进修;;澳门文化产业前景与定位分析[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王利俊;;草原建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钟淑洁;文明对话与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N];人民日报;2005年
2 刘满衡;和谐社会对文化的诉求[N];深圳特区报;2005年
3 朱震晓;文化兴市战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N];安阳日报;2007年
4 范丽霞;在全市纪念第二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上的讲话[N];长治日报;2007年
5 张敬华;制订文化发展战略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孟宪政;走湘西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N];团结报;2006年
7 简雄;激发苏州文化发展活力[N];苏州日报;2007年
8 张先亮 戢广南;文化认同: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之魂[N];新疆日报(汉);2009年
9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闽都文化》写的序言 黄瑞霖;弘扬闽都文化 焕发首邑风采[N];福建日报;2009年
10 姜海如;谈气象文化建设的五个特征[N];中国气象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允熠;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D];南开大学;1997年
4 王云芳;迁徒流变中的文化传统:境外鲁籍作家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艺;镜与中国传统文化[D];四川大学;2002年
6 周桂君;现代性语境下跨文化作家的创伤书写[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朱逸宁;江南都市文化源流及先秦至六朝发展阶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郑葳;教育心理学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38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138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