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论山水画中的物象观

发布时间:2018-08-06 21:21
【摘要】:中国古代从隐逸传统与玄学自然观开始,山水诗、山水画相继大兴。山水画这种有着独特人文意义的题材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扮演了一千多年的重要角色。然而到现代,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城市生活相较古人,与自然的距离更远,人对自然山水的感情也发生转移。另外随着信息的开放,一个普通人都可以看到古代被束之高阁的珍品,西方风景画的概念也逐渐进入人心,所以现代创作者可能接受到的影响也更多,“山水”与山水画创作态度就更加值得深思。古人情感所系的山水,在被转述过无数次之后,其美感与细微之处貌似已经与现代人的语境相隔离。 本文从魏晋山水意识产生之时开始梳理,撷取历代重要的画家、画作与画论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大的的转型时期重点着墨,试图通过山水画中“物象”作用的变化理解其背后的绘画对象与绘画主体之间关系的转变,对这种古今语境的差异进行拆解。 本文最后一章,尝试分析山水画流变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并从人、物、画三者互动关系中对山水画创作进行一番积极的思考,以更深入地理解山水画表达的本意。
[Abstract]:In ancient China, from the hermit tradition and metaphysical view of nature, landscape poetry and landscape painting have flourished one after another. Landscape painting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for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However,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modern lif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way of life. Compared with the ancients, modern urban life is far away from nature, and people's feelings towards natural mountains and rivers have also changed. In addition, with the opening up of information, an ordinary person can see the treasures of the ancient shelved pavilion, and the concept of western landscape paintings is gradually gaining groun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so modern creators may also receive more influence. "Landscape" and landscape painting creative attitude is more worth pondering. After being recounted countless times, the beauty and nuance of the ancient emotions seem to be isolated from the modern context. This paper begins from the time when the consciousness of landscape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comes into being, taking the important painters, paintings and theories of painting to analyze and compare, and focusing on the great period of transition. This paper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inting object and the painting subject through the change of the function of the "object image" in th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to disassemble the difference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ontext. In the la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I try to analyze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landscape painting evolution, and make a positive reflection on landscape painting creation from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objects and painting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landscape painting expression more deeply.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J2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4 宋金民;;《新水浒》主旨“救世”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5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8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9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孟庆雷;;儒家的尚“中”与道家的崇“大”——儒道和谐观的差异与融合[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4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盛洪;;天命与民权(初稿)——探寻中华文明的宪政框架之一[A];“市场化三十年”论坛论文汇编(第三辑)[C];2008年

8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9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21690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1690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b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