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综合材料在创作《无题》系列中的表现与运用

发布时间:2020-03-24 07:48
【摘要】:本次毕业创作作品为《无题》系列布面架上综合材料绘画,作品数量6张,尺寸120(cm)x90(cm)。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创作作品展示,第二部分为《无题》系列创作报告。在第二部分中分为需求报告、理论研究报告以及创作过程报告和创作研究总结。而其中“综合材料在绘画作品《无题》系列中的表现与运用”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重点。传统绘画具有色彩、造型、材料三大元素,其中材料在传统绘画当中处于从属位置和技法层面。而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材料逐渐演变成艺术家们演绎情感与艺术观念的载体,艺术家们对于材料观念的转变使得材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材料的多元化发展使得绘画进一步走向了综合。更多的艺术家以材料出发,对绘画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创新,极大地推动了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综合材料的运用为基点来拓展艺术思维的新视界、丰富作品的本质和内涵的新局面。笔者对前人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发现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学者对综合材料绘画的研究文献还相对薄弱,深入研究分析和对作品思想研究的文献也较少,而综合材料绘画在我国虽然不乏一些有深度的研究,但更多的研究还停留在较浅层次的,对综合材料概念和技法的研究层面。同时虽然一些综合材料作品在材料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就作品主体而言,材料本身也需要走向多元化并逐渐产生观念上的转变。因为材料对绘画而言不仅是一种构成方式、表现手段,材料还是绘画艺术思想的体现,所以创作者应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把材料与画面作为自身情感与思想的载体,通过对材料进行探索与创新,再通过特殊的绘画手法使画面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自身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更为突出,最终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在对作品的实验与探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在运用材料的同时,也必须关注作品的精神性和文化内涵。作品的思想不能脱离当代背景,更不能脱离中国特色,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艺术之路。同时如果作品可以从材料入手,探寻走向新综合的可能,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研究思想对于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是十分具有建设意义的,虽然这样一来研究难度就会显得更大,但是这样的做法能够使作品立足于文化内涵,能使中西艺术的文化精神伴随着艺术实践的进程而发展,对于在比较中思考和学习有着重大的意义。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对于综合材料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因此,笔者对中西方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以及绘画材料的物理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对国内外艺术家的经典作品进行了从作品本身到文化内涵的深入分析,最终确定了以“综合材料在创作《无题》系列中的表现与运用”为题的毕业论文研究项目。通过研究国内外综合材料绘画的起源与发展、革新和突破等不同阶段所取得的成就,以及通过对国内外优秀综合绘画作品的研究和解析,结合笔者自身独特的个人风格和独到的思想内涵,以综合材料为媒介进行综合材料绘画的创作与探索。本次创作选名“无题”也正是希望能够突破固有思维的局限,使拥有不同艺术观念的读者能够以不同的视角在本次作品中读出对综合材料绘画不一样的感悟和启发。笔者认为对综合材料的创新对于个人艺术涵养的提升、艺术能力的进步以及对提高大众对综合材料的认知等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图文】:

《无题》,画面


3图 1-1《无题》定稿(一)简介:画面主体运用了泼墨手法进行框架的构建,并且在水墨未淌的手法,使人物形象在身体动作形态方面的观感上显得更加自使用淡墨进行简单的概括,与脸部的浓墨产生对比,最后用色粉来从而使人物的形态得到生动的表现。背景用丙烯与石灰的混合基底,用大的色块来表现画面的背景,加强画面的形式感,同时托、相互照应。画面底部笔者用简单线条将涂鸦部分与画面主体笔者希望去除多余繁杂的修饰,用轻松自然的方式使用材料和肌面底部用线条构成的符号使画面底部透气又不生硬,与画面主体

《无题》


图 1-2《无题》定稿(二)作品简介:这幅作品中笔者将中西方绘画的特点进行了融会贯通,将中国白手法与西方涂鸦的绘画形式进行结合。因为中国画不过分追求客观事物性,而致力于主观精神的表达,留白的背景仅仅是为了突出主体或形式美背景不具有任何联想性,而西方涂鸦绘画形式则能使画面呈现出轻松的氛达到笔者想要达到的效果。在画面中笔者对一些材料进行自然的拼凑,形实相间的效果,而涂鸦与留白的结合便更能丰富画面的表现力。整幅画作用上是具有一定冲击力的,但是这样的色彩并不局限于色彩冲突本身,它当下世界发展的拷问与反思。作品中的鲤鱼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崇鲤文化,人对于“神性”的迷信,,同时它又象征着笔者在惊涛骇浪中的自由游弋,的朝气蓬勃,同时它又是笔者对“琴高乘鲤”的向往。从绘画的意义来看身构思这样的画面是为了使它成为观者内心世界的表达媒介。如同箭头所他努力去看清自己内心(即鲤鱼旗)的位置,却看不到整个世界。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永强;;《飞沙系列之一光语16》[J];艺术市场;2018年01期

2 黄建南;;《山花烂漫系列NO.2》[J];艺术市场;2018年07期

3 菊光泉;;菊光泉综合材料作品[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4 关红;;关红综合材料[J];文艺研究;2019年05期

5 贾伟;;综合材料《故乡印象》[J];大众文艺;2019年09期

6 黄建南;;《家乡美》[J];艺术市场;2018年10期

7 党朝阳;;《蓝与黑》[J];美术;2019年03期

8 郑蔚珊;;郑蔚珊——综合材料作品[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8年04期

9 李向阳;;《融合4》[J];美术;2018年10期

10 王鹏;;《盛夏光年》[J];美术;201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婉;;浅谈综合材料在装饰绘画中的应用[A];科技与企业——企业科技创新与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2 刘畅;;探寻综合材料在水彩教学中的应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宛少军;当代语境中的中国综合材料绘画[N];中国文化报;2017年

2 陈要霏;综合材料绘画:艺术表现的新形式[N];江西日报;2017年

3 山东艺术学院 池灏;应运而生的综合材料艺术[N];美术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高素娜;综合材料画种解放了创作观[N];中国文化报;2015年

5 ;2015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研讨会[N];中国文化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邵杰;综合材料绘画:它不另类,但足够前沿[N];中国艺术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张亚萌 实习生 宫剑南;把传统引入当代[N];中国艺术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高素娜;多种材料技法的互渗融通[N];中国文化报;2014年

9 吉林省通化县纪委 刘亿;找到不同工作之间的那座桥[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锦华;综合材料在创作《无题》系列中的表现与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9年

2 丁万明;野生动物保护题材创作初探—保护野生动物主题雕塑《重塑》的创作体悟[D];吉林艺术学院;2018年

3 王艳春;“打破重组”-探寻综合材料在现当代绘画中的运用[D];苏州大学;2018年

4 刘桐;综合材料绘画的抽象性与平面性语言研究[D];鲁迅美术学院;2018年

5 张勤;浅谈综合材料在绘画中的精神性表达[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王冰;综合材料在画面中的表现及运用[D];吉林艺术学院;2018年

7 张阔念;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裂痕”语言表现[D];山东艺术学院;2018年

8 杨光伟;中国架上综合材料绘画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8年

9 周思博;岩画图腾符号在综合材料艺术中的运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8年

10 周雅祺;化学反应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的应用实践[D];湘潭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5980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5980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7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