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后现代具象艺术“剧
发布时间:2020-03-25 23:51
【摘要】: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艺术的审美性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古希腊追求的崇高美与理性美、从追求他律性的服务于宗教到追求古典美,再到现代的追求自然美为主体。在社会进入后现代发展时期,艺术方面也随之进入了后现代阶段,而后现代具象艺术的形态与审美性也在其它新兴艺术形式不断兴起中变化,本文总结最根本的几种后现代具象艺术性质可能便是后现代具象艺术中的对生活剧场性、反思性与形式平面性的变化。剧场性这个性质,其实从古希腊时期演化到古典或是说在前古典时期就已经潜移默化的存在了,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到阿尔贝蒂的透视标准-窗户理论,再到十八世纪才有思想家奥·威·史雷格从戏剧的角度比较明确的提出了“剧场性”以及“第四堵墙”这一观点,再到后现代时期的剧场性。本文从古希腊时期的剧场中的“剧场性”开始追溯,分析从古希腊到古典时期再到现代与后现代时期的演变,并分析这种后现代剧场性与平面性、反思性的存在的可能性以及与之前社会形态下这些性质的区别,以此总结出一条脉络来证明这种后现代具象艺术的剧场性、反思性与平面性的可能性,并且通过对后现代艺术家的创作个案进行分析来说明这种来源于社会和其他方面的性质在影响艺术的同时,艺术的这种性质对于社会的反作用与影响和对当下艺术创作的借鉴意义思考以及对我个人的影响。在我看来,这种后现代的剧场性、平面性与反思性存在的可能性对于当下青年艺术从事者和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篇论文也是在总结分析这几种性质在后现代社会的可能性之后,进而通过这些总结出的经验继续深入的创作与学习。这对当下青年艺术工作者和希望对当下艺术加以了解的人也会起到一些很有可能的借鉴性意义。
【图文】:
洞穴寓言中的隐性剧场意味剧场”一词追根溯源可以追寻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与喜剧戏剧剧场。从客看,客观物质主体体现在以大理石为主要制作材质的剧场场域,而从精面考虑,则指一种娱乐公民的活动样式。古希腊的剧场不是为观众建造的艺术家建造的,作为一种具有着互动性的建筑和娱乐场域,它反映出建作家及演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筑师如何设计样式能使剧场更好的服务于同时能将演员的表演效果发挥到最大,并尽可能的将剧作家的意图与表剧场中呈现出来[1]。而到了柏拉图生活的时期,从哲学与艺术的角度和思以思考的话,柏拉图对于追求真理与理性而列举出的洞穴寓言(如图 2.1 是最直观的具有剧场性质的故事同时也是最有深度的思想表达。寓言中徒,没有生活在外面世界的实践经验,某日,将他们带到洞穴中,用铁只能对一面墙壁观看,同时在他们背后用火光制造出事物剪影反射到墙
第 2 章 现代主义时期之前的社会剧场性分析问题。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崇高美理解,万物有灵,世间所有事物都是有其自身形象而任何形象都有其崇高的本质、现象与作品形象(如图 2.2 所示)[2]。万物在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以我们所能见到的物质作为载体,这也直接说明了,柏拉图认为的绘画在艺术等级中处在低级地位的原因,绘画依照万物的客观现象描摹出万物的客观形态形成最终作品。复制和描绘这种客观事物在他看来是无意义的,因为世间万物已经是按照各自纯理性的形象,形成了客观世界中的现象性形象,而绘画仅仅是在二维平面上模仿这种客观现象。雕塑则是直接依照万物的本源形象,创造出无形之物的有形存在,例如按照凳子的理性存在,创造出了它的客观现象存在,这种意义远大于绘画。但总结起来,,两种传统艺术形式都是对于客观事物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05
本文编号:2600618
【图文】:
洞穴寓言中的隐性剧场意味剧场”一词追根溯源可以追寻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与喜剧戏剧剧场。从客看,客观物质主体体现在以大理石为主要制作材质的剧场场域,而从精面考虑,则指一种娱乐公民的活动样式。古希腊的剧场不是为观众建造的艺术家建造的,作为一种具有着互动性的建筑和娱乐场域,它反映出建作家及演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建筑师如何设计样式能使剧场更好的服务于同时能将演员的表演效果发挥到最大,并尽可能的将剧作家的意图与表剧场中呈现出来[1]。而到了柏拉图生活的时期,从哲学与艺术的角度和思以思考的话,柏拉图对于追求真理与理性而列举出的洞穴寓言(如图 2.1 是最直观的具有剧场性质的故事同时也是最有深度的思想表达。寓言中徒,没有生活在外面世界的实践经验,某日,将他们带到洞穴中,用铁只能对一面墙壁观看,同时在他们背后用火光制造出事物剪影反射到墙
第 2 章 现代主义时期之前的社会剧场性分析问题。按照亚里士多德的崇高美理解,万物有灵,世间所有事物都是有其自身形象而任何形象都有其崇高的本质、现象与作品形象(如图 2.2 所示)[2]。万物在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以我们所能见到的物质作为载体,这也直接说明了,柏拉图认为的绘画在艺术等级中处在低级地位的原因,绘画依照万物的客观现象描摹出万物的客观形态形成最终作品。复制和描绘这种客观事物在他看来是无意义的,因为世间万物已经是按照各自纯理性的形象,形成了客观世界中的现象性形象,而绘画仅仅是在二维平面上模仿这种客观现象。雕塑则是直接依照万物的本源形象,创造出无形之物的有形存在,例如按照凳子的理性存在,创造出了它的客观现象存在,这种意义远大于绘画。但总结起来,,两种传统艺术形式都是对于客观事物的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耿晓云;;浅析黑格尔的美学思想[J];青春岁月;2013年18期
2 甘霖;;中国都市摄影的现代性解读[J];艺海;2009年01期
3 何明惠;;抽象绘画语言与综合材料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伍茂国;;现代性视野中的“艺术终结”[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周宪;艺术的自主性:一个现代性问题[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6 周宪;审美现代性范畴的结构描述[J];文艺研究;2004年02期
7 潘繁生;解读“有意味的形式”[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将;城市历史遗产保护的文化变迁与价值冲突[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006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00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