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绘画论文 >

浅谈绘画艺术中绘画性的发展与可能

发布时间:2020-03-27 20:06
【摘要】:绘画艺术发展到了今天,往往与人们的社会、历史、文化等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绘画的形式纷繁复杂,而不同的绘画形式也在不同时期服务于不同的阶级。用西方绘画举例来说,古典绘画就是多为贵族阶级服务的,其刻画对象多为神话,贵族以及宗教题材,这在某种角度也可以说是贵族阶层身份的体现和象征。而在绘画发展史中,“绘画性”所处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当时所处时代的“绘画性”,多数是指画面中客观场景的再现,人物具象的造型以及笔触的塑造来体现的,人们对“绘画性”的认识和理解还稍显局限。不同于以往,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绘画性”这个词的定义也在不断的变化和丰富,美术学者段炼曾经在《最后的前卫》中这样定义绘画性:“所谓的绘画性,不单单指代具象的造型,而是主要用来指代作品的制作特性和对人们的综合感受以及思维能力的启发,指代艺术客体的制约性和欣赏主体的感受性两点。”本文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一、从绘画性的概念和转变的角度谈及绘画性的发展,二、结合其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和消解尝试探求其今后的发展与可能性,最后以绘画艺术中的“绘画性”为出发点,对其在不同时代所处的地位和其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从而探究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展与可能性,同时结合探究结果用以提升自己的创作经验以及侧重方向。
【图文】:

绘画性,个性色彩,机械复制,艺术修养


边线——形背景的高明度颜色从而去减弱明暗之间《经过一扇门的詹妮弗》(附图 1)就是色块使得厄格罗描绘的事物像是被刀片相辅相成,使得画面整体散发出一种类似感。简单来说,“绘画性”中形式感的产度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从而确保艺术赋予其相对鲜明的个性色彩,至于艺术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沉淀。 “绘画性”是内容与情感的统一以及主客观的互相够与电脑制作和机械复制的作品相区别

玛格丽特,安塞


边线——形象创造来看无疑都是非常现代的,正如他在 1981 年然他并没有把玛格丽特的金发表现在画面上的方法来进行表现。基弗的作品可以说是材了,泥土、衣服、稻草等等这些原本不会出现用和处理,构成了一种即蕴含着强烈冲突又明了一个问题,虽然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在今探索材料性质与运用的试验场,而“绘画性”求媒介以及材料是否新颖。只有所使用的材料作意图时,,材料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功用,从丰富,使艺术作品中的“绘画性”更加强烈
【学位授予单位】:鲁迅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艳;;论当代中国绘画艺术的变迁及走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本文编号:2603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03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a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