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格物”于再现式绘画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荆芳;;有意味的形式在构成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5期
2 尹成君;冯志才;;论色彩的象征性特征[J];装饰;2006年11期
3 张晓妮;;“有意味的形式”面对文学的不适之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年05期
4 刘雅静;;社会与艺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3期
5 仝皓天;;有意味的形式——浅谈舞蹈创作中的动态语言[J];神州;2013年26期
6 蔡志蔚;;艺术作为“有意味的形式”何以可能[J];电影评介;2008年11期
7 谢凤仪;;艺术只是有意味的形式吗?——浅谈西方建筑的形式与功能[J];大众文艺;2012年22期
8 蒋昌丽;;论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色彩[J];电影文学;2009年14期
9 菁鸢;形式与意味——论《随心所舞》的创作特色与审美走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杨丽斐;;有意味的形式——黔东南苗族服装纹样探究[J];西部皮革;2017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萧百兴;曹劲;;有意味的形式:历史城镇规划再造的建筑空间美学方向初探[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锡龙;徘徊于幽暗与澄明之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尹成君;色彩与中国现代文学[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逸;简述“格物”于再现式绘画的意义[D];天津美术学院;2018年
2 刘佳;对具象绘画中“形”的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3 张玄;想象的真实[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4 苏丽霞;繁密与疏朗之美[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5 刘阳;论文学中“有意味”的色彩[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冯志才;色彩的意义[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亚洁;有意味的形式—实验动画中线条与色彩以及空间关系的表现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
8 贾茜茜;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9 杜瑞平;魏晋南北朝挽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方萍;在流动的生活中找寻有意味的形式[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681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ihuayishu/2668184.html